秦至庸拿著一本《心理學》看得是津津有味。
心理學,普通人覺得非常神秘,其實不然。
人們的意識和行為,都是由心理狀態決定的。可以說,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心理活動的體現。
心理學,不神秘,但是博大精深。
細細研究,甚至可以直指意識和靈魂的本質。
儒家的正心誠意,修心之法,都比較籠統,想要修煉,必須慢慢實踐摸索。
而心理學,把人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分析得比較深刻。
秦至庸以自身為例,慢慢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態,思考自己的行為,用心理學和儒家的修身之法來相互印證。獲得了很多的心得。
學習了心理學,秦至庸的心理素質又提升了不少。離儒家的“定”之境界又近了一步。
秦至庸領悟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修心技巧。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又被稱之為心靈暗示,或者自我催眠。
這種技巧,對提升心靈境界,激發身體潛能,有著很大的幫助。
秦至庸沉寂在書本的知識當中。
忽然。
外面傳來了拳腳碰撞的聲音,秦至庸的思維被打斷。
秦至庸眉頭微微一皺。
進入專注的狀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就算秦至庸的心境,想要隨時隨地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都不可能做到。
就算進入了全神貫注,一旦被打攪,思緒退出了這種狀態,想要再次進入,非常困難。需要調節情緒和心神,才能逐漸達到專注。
不能進入專注的狀態看書,學習的效果就會弱十倍。
秦至庸嘆了口氣,把書本放回到了書架上。
葉問和廖師傅剛比武結束,秦至庸就走出了書房。
此時。
葉準經過秦至庸的身邊,把木架子上的花盆碰了下來。要是被花盆砸中,葉準肯定會受傷。
“小心。”
秦至庸使出了太極拳中的“攬雀尾”,三十多斤重的花盆在秦至庸手上輕若無物。他輕輕一用力,把花盆推送了回去,穩穩地落到木架上,沒有發出一點聲響。
這一招“攬雀尾”,使得是太精妙了。柔和,輕巧,行雲流水。對力量的掌控,簡直是精細入微。
葉問是詠春拳宗師,眼力過人,一眼就看出了秦至庸的身手不凡,武術修為,起碼是宗師層次。
“好一招攬雀尾。”葉問對秦至庸抱拳道,“秦先生,沒想到你竟然是一位太極拳宗師。”
秦至庸苦笑了一下,自己剛才下意識地使出太極拳的招式,暴露了武功。
秦至庸說道:“葉師傅過獎。幾招莊稼把式,算不得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