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駕崩,李治登基,蜀中暴亂,京城各方勢力為爭奪皇位各出手段。
整個大唐彷彿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而這個時候的吐蕃,也蠢蠢欲動起來。
李世民駕崩,吐蕃頌讚派人送來了金銀珠寶來祭昭陵,不過當使團回去將大唐的情況跟吐蕃頌讚說完之後,吐蕃頌讚想要入主中原的心又慢慢萌動起來。
當年松州一戰,說實話,侯君集真的把他們吐蕃給打怕了,打的他們想起大唐的陌刀隊就心生忌憚,但是對於滅掉大唐,一統中原的目標卻從來不曾動搖過。
後來侯君集謀反被殺,他們的目標就更加堅定,如今李世民去世,大唐局勢不穩,他們更是堅定了目標,甚至想要將其付諸於行動。
再加上唐軍現在扶持天竺,顯然有夾攻他們之勢,如果他們不能趁著大唐局勢不穩出手,等大唐把一切情況都解決了,那他們可就沒有機會了。
吐蕃頌讚將朝中群臣以及各部落首領召集了來進行了一番商討,最後一致決定,出兵大唐,奪回他們想要的一切。
不過既然要出兵,就得有出兵的理由才行。
所以吐蕃頌讚讓群臣想一個出兵的理由,而且越快越好。
吐蕃準備出兵大唐,劍門關這邊唐舟一邊派人收集彭州和簡州鎮守之人的情況,一邊則想辦法扭轉百姓對大唐新天子的看法。
所以雙方暫時處於對峙狀態。
而京城長安這邊,則是另外一番情況。
唐舟帶兵出征蜀中之後,李治一邊派人去尋找武媚娘,一邊與朝中群臣處理國家大事,因為不用殉葬,所以武媚娘聽到訊息後就出來了,不過她還是耍了個心機,讓自己的出現顯得很自然。
她出現後,立馬被李治接進了宮,兩人一番纏綿,好不快活。
可這事豈是能瞞得住的,朝中群臣一聽李治把武媚娘這個李世民的才人接進了宮,立馬就跳出來反對了。
這天早朝,群臣激昂。
“聖上,那武媚娘乃是先帝才人,豈可再留宮中,還是將其送入寺院當尼姑的好。”
“是啊,這事實在不雅,對聖上有害無益。”
“沒錯,聖上且不可一意孤行啊。”
群臣這樣說,已經很考慮李治的面子了,沒有說他亂lun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李治愛武媚娘痴狂,又那裡肯因為這些群臣的勸諫就把武媚娘送走?
所以對於群臣的提議,他一概不聽,近而憤怒退朝。
退朝之後,群臣並沒有離去,他們跪在大殿之上,忍不住高呼:“先皇,先皇啊,我大唐危矣……”
這些人嘀嘀咕咕喊了一通後,才不情不願的離開,但是雖是離開,卻把長孫無忌給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