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待會上臺領獎的時候,保持風度!”
“我保持什麼風度,咱們都快成笑柄了!”
無語…
不是,你拿水晶杯,人氣獎,沒有意見,你丫連金盃都拿了,有點過分了哦…
芒果臺這是要幹嘛?
作死啊!
這是視後啊!
孫麗、殷濤、劉滔、袁圈…哪一個不能吊打你?
臺上的熱吧繼續發言:“感謝大家喜歡這個角色,這個獎項會一直提醒我自己未來會做一個更好的演員!”
好吧,祝你成功!
懶得往下看,待會拿完獎走人…
“王崗老師,您研究過肯·克西、約瑟夫·海勒他們那一代人的嗎?”
乾脆繼續跟王老師瞎侃吧…
“黑色幽默嘛,知道。”
“那一代美國人被稱為垮掉的一代,我覺得有點像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所以,如果把《飛越瘋人院》拍出來,應該很有意義!”
所謂垮掉的一代,也就是嬉皮時代!
當年的美國年輕人們因為越戰的關係,對整個美國很失望,失望的後果就是他們試圖享樂…
***、搖滾、度品在那個時代氾濫!
&nake love no ar’!
張嘴就是”愛與自由”,他們哪懂政治,嬉皮本質是文藝青年,他們能也只能用自己的身體上演一場盛大的行為藝術,向社會抗議,進行反戰遊行。
當然,殘酷的現實狠狠地抽了他們的嘴巴子,改變不了現狀就玩自己,別忘了,文藝青年是天生的行為藝術者,他們徹底的幻滅了,垮掉一代誕生了:抽大麻,**,瘋狂性*愛,頹廢似乎成了那時嬉皮的標配,他們消極地抗議,抗議…
當然,嬉皮這詞,是個恭維,一般人還真當不了,多少得是個文化人,會寫個詩啊,對社會有自己的見解啊啥的…
你丫啥都不會,就只會做*愛,那就滾一邊去!
“那個很難拍啊,如果沒有合適的演員,很難再現當年的環境!”
“…是啊,但如果拍好的話,絕對能成為經典!”
“你找好演員了嗎?”
“找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對這個戲很有興趣,我們正在接洽,但他的條件有點高…”
“好,下面頒發最佳編劇獎…”
“喲,到我了!”
小白準備上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