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樣是不錯,自己怎麼沒有想到?如果這些都拍攝下來了,看卡特總統還怎麼狡辯?
甚至,可以從一開始訓練,就有人協同拍攝,最後剪輯出來,再起個誇張的名字,當做紀錄片來放,也絕對會吸引人的。
不過……那個時候,自己哪裡能想這麼多,現在輕鬆了,當時有多大壓力?正式行動都顧不上,又怎麼有心情搞這種戰地拍攝?要是後世電子技術發展,人人戴個影片記錄儀,這還差不多。
現在說這些,都已經遲了,還搞這些幹嘛?內森轉瞬間,就想明白了託尼的真實想法。
這傢伙,也是夠老油條的了。
果然,託尼繼續憤憤不平地說道:“現在,我還沒有拍攝完成第一滴血,就想要拍攝第二部了,這第二部,就是越戰老兵們去BS國救援人質,我的蘭博,還要當主角。”
他說是蘭博,指了指史泰龍,而此時的史泰龍,也是兩眼放光,是啊,現在拍攝的雖然很過癮,但是和去BS國救人質一比,那簡直就弱爆了。
這才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總之,我不管,內森,你要在最近,給我把第一滴血2寫出來,就寫去BS國救人質,同時,你也要繼續給我籌集經費,我要開拍,我要開拍!”
這就是他的真實想法,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件事搬上銀屏,肯定會吸引眼球的。
至於劇本,資金,他才不會考慮,這些都是內森需要考慮的。
內森當初可是說過後續的影片的。
但是,內森沒有想過這麼快,畢竟,只要第一滴血的第一部上演,肯定會有巨大的收入,靠著這筆收入,他們當然就可以投入後續影片的拍攝了。也可以把史泰龍的片酬給了,還欠著人家錢呢。
現在,要立刻就拍攝完畢第一部,接著再拍攝第二部,內森上哪裡給他找那麼多資金去?這件事,內森本來就不在行,都是珍妮操作的。
尤其是劇本,從第一滴血1到第一滴血4,幾乎都是在越南的一些往事,根本就沒有涉及到BS國的人質事件,這畢竟是歷史上一個失敗的營救,誰還去寫它?黑鷹墜落都比它好。
就在這時,一個大嗓門的聲音傳來:“我就是蘭博,誰叫我?”
此時的蘭博,已經換上了國民警備隊制服的蘭博,喊了一聲。
同名同姓,就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按照內森的劇本,越戰老兵蘭博無法融入社會,同時受到了當地警長的不公正對待,在警察局裡,不堪忍受責打的蘭博襲警之後逃跑。警長召集大批警察和國民警衛隊士兵展開對蘭博的追捕,蘭博逃至荒山野林之中,不斷用自己在越戰中掌握的游擊戰術對警察展開反擊。
這中間,就需要大量的群眾演員的。
蘭博對這身制服,還算是滿意,和三角洲部隊的差不多,換好了衣服,上了一輛警車,還麼有開始拍攝,就聽到了有人喊自己。
於是,他就喊了一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