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一聽這話,棕馬甲頓時很奇怪:“百舌鳥?”
他們這次的出擊任務,是制空作戰,奪取制空權,保護己方的攻擊機部隊,所以,他們的飛機,都是空戰掛載才對。
再說,雄貓戰機天生就是為空戰準備的,哪裡能掛百舌鳥導彈!
這是一款空對地反輻射導彈,目的就是打擊敵人的地面雷達。
對戰機來說,第一威脅是敵人的戰機,第二威脅,就是地面防空導彈,而對於一向堅持全能的蘇聯陸軍來說,地面防空導彈的發展是很快的,擁有各種型號的防空導彈,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之中,以色列的戰機,就在敘利亞的防空導彈面前被殺得屁滾尿流,大衛之鷹的臉都丟盡了。
但是,防空導彈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它需要自己的雷達才行,畢竟,導彈是順著雷達波才能擊中目標的,如果沒有雷達,那它就變成了瞎子。
按照這個思路,只要攻擊敵人的雷達就行了,這就是空地反輻射導彈的由來。
AGM45“百舌鳥”,則是是美國軍隊的第一種投入實戰的空地反輻射導彈,被美國空軍和海軍廣泛使用。
“百舌鳥”的研製於1958年在海軍武器中心開始研製,研製代號ASMN10。該導彈被用於對付蘇聯新型的S75地空導彈系統,作戰方法是追蹤SA2導彈的“扇歌”制導雷達。
當時為了簡單,採用的是在AAMN6/AIM7C“麻雀”III的外形基礎,彈體一樣,但是採用了更大的戰鬥部,更小的火箭發動機和更小的尾翼。在1963年6月,ASMN10被重定名為AGM45A。
進入部隊服役之後,立刻就被用在了越南戰場上,包括A4、A6、A7、F4和F105G這些飛機,都能夠攜帶百舌鳥導彈。
在不斷地實戰中,百舌鳥導彈的缺點也在不斷地暴露,比如由於技術限制,它的導引頭所搜尋的頻率範圍很窄,幾乎只能對應一種雷達,所以,一旦敵方部署一臺採用不同頻率的雷達,就需要研發一種安裝不同導引頭的新型“百舌鳥”。
這樣,百舌鳥的變型就越來越多,而且任務制定者不得不為進一步瞭解到底會遭遇什麼敵方雷達而大傷腦筋。
其次,就是導引頭並不能萬向旋轉,視野固定且受相當大的限制,所以“百舌鳥”需要在探測到之前非常完美地對準敵方雷達。
第三個問題在於AGM45缺乏彈上目標記憶體。當地空導彈系統關閉雷達之後,已經發射出去的導彈就會立刻丟失目標。
針對這些缺陷,百舌鳥導彈也在改進,發展出來了B型的時候,效能已經有了很大發展,初步克服了這些缺陷,當然,要說效能大幅度提高,那還得是接替它的AGN88哈姆反輻射導彈,不過那已經是九十年代的事了。
當初在開F4的時候,內森就操作過百舌鳥的,而現在,內森也相當清楚如何使用它。
但是,地勤人員卻皺了皺眉頭:“內森少校,百舌鳥能掛在雄貓上嗎?以前沒有聽說過啊!”
雄貓,是一架專門為空戰而生的戰機,它的強悍的AG9雷達,是用來引導不死鳥的,它的火控系統,能相容百舌鳥嗎?
“以前是不行,但是我這架可以。”內森說道。
好在自己這架是改型的雄貓啊!火控系統雖然沒有全面升級,但是,百舌鳥需要的載機配合本來就少,人家是自主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