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中的資料是有水分的,所謂的機動過載35G,那是在動力射程的階段,而普通的導彈,發動機都只能作用一段時間,之後,就進入慣性飛行階段,這種時候,就無法發揮出35G的過載來了。
比如它向上飛,那就掉速度,速度掉了,自然機動性就掉了。
但是,在動力射程內一旦被鎖定,幾乎不可能透過機動逃脫。這就是所謂的不可逃逸區。
剛剛雙方迎頭對飛,內森故意在同一高度上發射,就是為了節省導彈的能量,而在發射的時候,故意拉近了距離,在導彈的動力射程內,射出的響尾蛇。
對方可能會逃脫,但是機率太小了,而內森在這段時間裡,沒有閒著,他繼續向著對方飛去,同時,將武器轉換到了機炮。
內森沒有使用第二枚響尾蛇。
這個時代的導彈,還有那個固有的特點,就是追向最大的熱源,哪怕是自己鎖定了第二架的蘇15,當導彈發射之後,肯定會追著第一枚導彈的屁股後面飛,這樣,第二枚導彈肯定就廢了。
蘇聯人的就更是了,為了更好地擊中目標,紅外彈和雷達彈是一起使用的,但是必須先發射紅外彈,否則紅外彈就追著雷達彈的屁股了。
兩架飛機離的比較近,在幹掉第一架之後,肯定來不及對第二架進行鎖定操作,至於回頭纏鬥?內森沒有那個功夫。
他必須要利利索索地幹掉這迎頭飛來的兩架飛機,一個照面,就把他們全部幹掉!
只有這樣,才能夠震住其他的蘇聯人,就和古代的那些猛將一樣,拍馬上前,一個回合,就把對方給戳下馬來了。
就在內森調整到機炮位置之後,那枚導彈,對奧西波維奇來說,已經是近在眼前!
就是這個時候了!奧西波維奇猛地將自己的操作杆向上拉,想要讓蘇15豎直爬升起來,這是最簡單的一種方式了。
他開啟了加力,尾部冒出熾熱的火焰,眼前的大地在消失,天空在向他招手。
來啊,和我一起爬升啊!
在奧西波維奇的眼裡,那枚飛來的導彈,有兩個結果。
要麼,因為自己突然拉起來,從對方的視野中消失,對方脫靶,要麼,對方拉起來,和他一起爬升,因為導彈在爬升中要消耗動能,速度越來越慢,最終追不上掉下來,畢竟這可是低空,大氣層很稠密的,阻力大。
但是,他絕對不會想到,就在這時,外面傳來了一聲響。
“轟!”響尾蛇導彈,已經爆炸了!
不錯,它已經爆炸了。
相比以前的型號的無線電近炸引信,現在的AIM9L,已經採用了新的紅外近炸引信,這種引信由四個紅外線發射器和對應的探測器構成,用來探測導彈和敵機的相對距離變化。
現在,相對距離是逐漸邊近的,卻突然開始變遠,就在這一瞬間,導彈是當機立斷,距離很合適,不能讓對方跑掉,現在就引爆!
11千克重的連續杆戰鬥部,200根鈦棒,向著四周的空域,疊加著導彈的2馬赫的速度,飛快地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