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只是訪客而已,那些工程師們此時正在忙碌之中,怎麼拆解的,怎麼復原,還要對照圖片,每一步的工序錯誤,都會導致前功盡棄。
此時,兩名工程師,正在議論著什麼。
“這東西,應該是一個進氣流量感測器,用來監測進入發動機的空氣流量,進行動態調整的,就和我們的黑鳥一樣。”一名工程師說道。
“如果是個感測器,那它為何要和一個存放液體的箱子連線?這個箱子是幹什麼的?裡面放什麼液體?”另一個工程師覺得有問題。
“蘇聯人的飛機,根本就沒有自動控制,它監測進氣流量又有什麼用?”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共同討論這個話題的人,也就越來越多。
當內森過去的時候,已經圍了一圈的人,好在米格25比較高,內森可以看到那些人在討論的物件。
碩大的矩形進氣道,由於外面的蒙皮還沒有安裝,所以只有框架,而在框架的中間,有一個王字型的裝置,矗立在進氣道的中央,樹立著,它是幹什麼用的?
眾說紛紜,就是沒有知道真相的。
當一眼望過去的時候,內森就笑了,你們這些磚家啊,石頭的磚家吧,居然連這都不懂?
“內森,你說那是什麼?”就在這時,和內森熟識的Mic Pelehach,向著內森問道。
所有人都不知道,說不定這個外行的內森知道,因為他總是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
“那還用說啊,噴水裝置。”內森說道。
噴水裝置?聽到內森的話,在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噴水?發動機不是燒油嗎?噴水想幹什麼?”
在二戰時期,德國人就開始搞氮氣加速了,弄個氮氣瓶,噴入發動機,來讓發動機的動力短時間內提升,相當變態。
到了後來,賽車也就這麼玩了。
而同時,蘇聯人的想象力也是十分豐富的,他們搞的這個噴水裝置,也是有必要的。
“對任何的發動機來說,進入的進氣的質量流量越大,可以噴注的燃料量也越大,產生的動力也越大。但是如果只加大進氣口面積的話,會帶來巨大的迎風阻力,所以,蘇聯人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在體積力量不變的情況下,只有增大進氣密度才能增大進氣得質量流量。”
“我知道了。” Mic Pelehach跟著說道:“所以,這東西就是噴水的,透過在進氣道內噴水,使空氣冷卻,增加空氣密度。”
內森點點頭,有時候,不得不佩服老毛子的聰明才智啊:“這其實就是一個淋浴頭,當然,為了增加效果,噴射的並不是純水,而是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混以乙醇是增強溶液的揮發性,加強效果。”
老毛子的地勤,就有了便利條件,經常把米格25 的乙醇貪汙了兌酒喝,後來,上頭就改變配方了,用甲醇來代替,據說甲醇都有人喝,真是不怕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