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提倡給老人讓座,給孕婦讓行,是為了讓社會充滿溫情。
不是給你所謂的老人綁架社會的藉口。
讓,溫暖傳遞,不讓,無可厚非。
這個世上,沒有誰欠誰的!
年輕人自願給老人讓座,是對老人或者自己的尊敬。因為他也會老。
而老人是不是也應該真心說一聲謝謝。
年輕人如果不讓座,老人是不是也可以多一分理解!
而不是言加指責,指桑罵槐,誹謗他人父母。
如果按你的邏輯,我是不是也可以對你說一聲“子不教,父之過呢!“
“好!說得好!“那爺拍著手喊道。
見男人看向他,直接問道“怎麼,不服氣?你也就大我幾歲,我願意呢,叫一聲老哥,不願意呢,喊你一聲那個誰,有錯嗎?“
男人氣得臉憋得通紅,吭哧了半天,說出一句“都是一些什麼人吶,簡直不可理喻!“
隨後走到車門跟前,車一停,就下了車。
那爺隔著幾排座位對楊修文說道“修文,你這句話確實精闢沒有應不應該,只有願不願意!
你小子現在說話越來越有味道了,爺我很喜歡!“
楊修文苦笑著搖搖頭“那爺,您別在拿我打趣了,起先我是打算讓座的,可他卻話裡話外的帶上了我的父母,那我可不答應。
現實中還是要給老幼孕殘傳遞些許溫暖,那樣這個社會更有溫度!“
吳啟龍坐在最後面,所以沒有人找他讓座。
楊修文和那個男人的對話,他也聽到了。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他慢慢的開始崇拜楊修文。
雖然楊修文還比他小二歲,可他經常冒出的一些話語,總是能穿透自己的心。
那爺剛才喊了聲好!他內心也是無比的贊同。
人生來就沒有高低貴賤,沒有誰對誰應該。
尊重都是相互的。。。。
公交車晃晃悠悠地走了半個鐘頭,眾人在北苑附近下了車。
穿過幾條衚衕,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稱之為衚衕。
因為原本寬敞的衚衕被你家蓋一個廚房,他家修一間雜物間,變得十分狹窄,個別的地方只能過一個人,如果對面來人都得側身相讓。
最後在一座不小的院子停了下來。
那爺指著院子說道:“就是這裡,這院子可是三進,老小子的宅子。
華國新立那會,很多人沒處住。
這傢伙就免費給人住,最多的時候有十幾家。
後來有來有走,最後有七八家還住在這裡,每個月給他交些租金,他也就沒給政府添麻煩,找工作啥的。
片區居委會經常安排人照顧他,現在的保姆就是居委會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