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文來到院子時,師傅和師孃正在吃中飯,油潑面。
師孃見他進來說道“快過來坐下吃飯,我想著你也該來了,也給你做了一碗。”
他笑著對師孃說道:“謝謝師孃,正好嚐嚐您的手藝。”其實他已經吃過了,只是不好拒絕師孃的好意。
坐下後,遞給師傅房本和鑰匙說道“師傅,從今天起,這院子就是咱們的了,鎖我剛換的新的,鑰匙給您一把。”
陳志武點點頭說道“這樣好,雖然你師兄說讓我們隨便住多久都行,可終究是別人的,現在不用寄人籬下了。南方各方面都挺好,就是面不行,你看這麵皮,一點筋道都沒有。”說著用筷子挑了挑軟軟的麵皮。
楊修文站起來接過師孃端來的面坐下嚐了一口說道:“這很正常,南方的氣候水多,適合種水稻。北方乾燥,日照時間長,適合種麥。所以想吃麵,去北方。想吃米,來南方。”
一陣狼吞虎嚥,吃完之後對李梅說道:“師孃,油潑面做的相當地道,師傅口福不淺啊!”
陳志武用筷子指著他說道;“修文,你這張嘴啊,當真是。。”
見師孃盯著他,改口說道“淨說大實話啊!”看著躲過一劫的師傅,楊修文笑了起來。。
飯吃的有些撐,楊修文在院子裡溜食。
師傅和師孃有午休的習慣,吃完飯坐了一會就回樓上休息了。
大概過了一個鐘頭,師傅,師孃都睡著了,他才來到外院的假山邊檢視起來。
整座假山不是人造的,是天然形成的,也就是說這座假山是被整體運來放在這裡的,能夠想象到師兄同學的外公當初是多麼的富有。
仔細觀察暗洞外的封口石,用手是扣不出來的,應該有機關。果然在封口石不到十公分處有一個凸起,上面長滿綠苔。
他用手擰了一下沒擰動,往下一按,“咔“的一聲,按下去了,封口石應聲彈出一截,抓住輕輕的抽出後,暗洞露了出來。
有了前世的教訓,楊修文沒急著伸手,先是拿了一截樹枝,在暗洞裡捅了捅,才探手進去把油紙包裹拿了出來,感覺挺沉。
將封口石裝回原位,又聽到”咔’的一聲,凸起復原了,猜測應該是槓桿的原理。
來到外院的小涼亭中,把包裹放在石桌上,輕輕的開啟油紙,是一個暗黃色的木盒,根據木盒上的紋路,是黃花梨的,也是榫卯結構,黃銅鎖釦鑲嵌,沒上鎖。
扣開鎖釦,慢慢的開啟,裡面紅綢包裹著。揭開綢布,黃金手鐲一副,金鳳步搖一枚,祖母綠的翡翠手鐲一對,最下面整齊的放著三根鐫刻有一兩字樣的金條。
拿起金步搖,鳳像活的一樣搖動了起來,栩栩如生,又拿起一根金條觀看,通體金黃,應該是足金。
楊修文深深的吐了口氣,心語道“厲害啊,這些個金器現在合算成錢的話,應該有足有三四萬,還有翡翠手鐲!”
咦,他看見金條下壓了一張微黃的紙。
慢慢的抽了出來,輕輕開啟後是一封信,楷書字型【小桃,見字如面,你還記得西湖邊上的觀景亭嗎。。】
看到這句話時,他忍不住想笑,因為想起了前世某個電視劇有這麼一句臺詞“皇阿瑪,您還記的那年夏天的某某某嗎”,看來師兄同學的外公也挺有趣。
繼續往下看【我們經常玩的猜字遊戲,下面這段話,你再猜猜。秋風起,秋雨落,雨大屋倒院中藏。燈芯無它點不亮,人母抱嬰輕哼唱。】
看似無詩,無韻的幾句話,好像隱藏著什麼,他此時也來了興趣。
將石桌上的物件放回盒子,揮手收進儲物戒指中,拿著信紙細細品味“秋風秋雨,房屋倒了,藏在院中,院子裡也下著雨,難道冒雨站在院中,不對,應該躲在能避雨的地方,是哪裡吶?”
抬頭看向內院,突然看見院中的涼亭,明白了,應該是涼亭。
他覺得猜對了,燈芯無他點不亮,沒有什麼燈點不亮,火嗎,不對,應該是煤油。
楊修文此時好像明白了什麼,站了起來,開始打量小涼亭,角角落落都看了一遍,甚至用神識檢視也沒有什麼發現啊,難道自己猜錯了。。。
看向最後一句話,人母抱嬰輕哼唱,什麼意思,哄孩子,唱什麼,這哪知道啊?
他在涼亭中來回踱步“母親對嬰兒會唱什麼呢,小寶貝啊,對,是寶貝,那麼三句話連起來就是涼亭沒有寶貝,不,應該是涼亭有【油】寶貝。可剛才檢視了呀,沒有啊!”
他忽然拍了一下自己的頭自語道”內院不是還有一個大涼亭嗎。“轉身向內院涼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