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清水坊市開設地火室的數家店鋪中,火雲坊的生意最好。
取好煉製青光劍的輔助材料,蘇銘走至地火室中央的陣法旁,盤膝而坐。
他先從懷裡取出鐵精,隨後將三塊鋼錠和鐵精擺放在大腿邊,左手順勢按在了陣法上。
隨著丹田內真氣的注入,地面孔洞內冒出的火勢也隨之不斷變化。
蘇銘熟悉了一會兒,很快便找到了合適的調節節奏。
不同的地火室,由於陣法、引入的地底火脈強度不同,即便注入相同真氣,其火勢大小也是不同的。
一個成熟的煉器師,會在煉器之前充分熟悉調節地火的陣法。
因為煉器過程中火勢的大小,會直接關係到煉器的成敗,十分重要。
這個經驗教訓,蘇銘是用了整整七次失敗的煉器才換來的。
從這也能看出,無人教導,只憑玉簡中記載的死知識煉器,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畢竟,玉簡裡面的《煉器初解》,可不會告訴學習煉器的人該如何熟悉不同的地火室。
“嗤!”
三塊鋼錠被蘇銘用真氣託舉著,緩緩送入歘歘直冒火的火柱中。
就在鋼錠接觸到火焰的那一刻,蘇銘陡然調節陣法,兇猛的火勢隨之一緩。
在蘇銘的操控下,這火焰彷彿有了生命一般,輕柔的包裹住三塊鋼錠,一點點熔鍊起來。
百鍛鋼再怎麼質量上乘,畢竟也只是凡俗之物。
在地火的煅燒下,只不到半盞茶的時間,便融為了一團鋼水。
看到這一幕,蘇銘絲毫不敢大意,當即用真氣託舉起鐵精,將其投入到火焰中。
比起百鍛鋼,鐵精這種一階靈礦就要難熔鍊的多。
足足花費了三個多時辰,蘇銘才將鐵精熔鍊成了一小團黑色的金屬液。
而後,他將百鍛鋼的鋼水和黑色的金屬液緩緩融合到一起。
這個過程十分短暫,也是煉器四大步驟中的第二難關。
所幸,蘇銘煉製了二十多次青光劍,對這一過程早就十分熟悉了。
提煉和融合全都平穩渡過,但蘇銘眼中毫無喜悅。
因為提煉、融合、塑形這三個步驟對他來說,本就不是什麼難事,他真正遇到困難的地方,是銘刻陣紋。
半個時辰後。
蘇銘的真氣已經消耗大半,總算將青光劍的塑形完成了。
最後一步,便是他一直都失敗的銘刻陣紋了。
青光劍共有四重陣紋,屬於一階下品法器中品質一般的。
蘇銘也不敢選擇複雜的法器來煉製,即便如此,他還是一連失敗了二十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