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眾人似乎才看見一同來的還有個小姑娘。錢亦繡不急不躁不害怕,大大方方地垂目站在那裡。
老太太問,“這是哪家女娃?長得可真俊。”
弘濟搶先說道。“這位小施主是花溪村的村民,因為貧僧把曾經救治過的小猴子託付給了她,她今天特地帶著小猴來寺裡看望貧僧。”
老太太笑著點點頭,就有丫頭在她面前鋪了個蒲團。錢亦繡便知道是讓她磕頭了。她還小,給六十幾歲的老婆婆磕個頭也沒什麼心理障礙。便走過去跪下磕了個頭說,“民女繡兒給老夫人磕頭,祝願老夫人貴體安康。”
大多上了年紀的人都喜歡漂亮嘴甜的小孩子,宋老太太也如此。見這小姑娘小小年紀,卻舉止大方得體,又會說話。一點都不像農家孩子,頓時喜歡上了。笑道,“喲,真是個聰明孩子。快起來吧。”
她身後的丫頭遞過一個荷包。錢亦繡接了謝過,她知道這個荷包是看在小和尚的面子給自己的。
老太太看錢亦繡的年紀實在太小,憐惜地說,“可憐見的,才多大點的孩子就出來討生活,你家長輩咋捨得喲?”
錢亦繡說道。“我爹爹打仗死了,爺爺腿瘸了,孃親的身子又不好……這些玩偶就是我娘做的,籃子也是我爺編的,只是他們不方便出來賣,所以才由我和我奶出來賣。我已經六歲了,只是長得矮小而已。老夫人心慈,心疼我年紀小。其實在我們鄉下,許多像我這樣大的孩子都要幫家裡幹活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
明媚的笑容一點都看不出來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幾句話,倒把大家逗笑了。
宋四奶奶知道老太太喜歡漂亮孩子,慈善的名聲又傳得遠,便笑道,“老太太慈善心軟,看到討喜漂亮的小姑娘受了苦,哎喲,那心尖尖都在疼。”
老太太聽了笑道,“可不是,一看到這點小人兒出來討生活,我心裡就不落忍。”
張仲昆的媳婦宋氏也在這裡,她是宋家的遠房族親。溪頂山離她家不遠,只要宋老夫人來大慈寺,都會先在她家歇一晚,第二天一早來寺裡上香。宋氏當然要來作陪了。
錢亦繡一進來她就認出來了,也看出小姑娘身上的衣裳還是自家送的料子做的。
便笑道,“真是巧了,咱們在這裡又碰上了。”
錢亦繡一見是宋氏,也驚喜地躬身問了好。心裡想著,都姓宋,看來應該有親,這就更好了。
宋氏對宋老太太說,“大伯孃有所不知,我和這個孩子有緣……”便略講了一下錢亦繡去她家賣花的事情。
“……哎喲,那時候這孩子瘦得就像只猴兒,”宋氏說,“她現在胖多了,個子好像也躥高了些。”
錢亦繡給宋氏福了福,感激地說,“謝太太好心,我爺爺自從吃了張老爺送的藥,身子骨好多了,這些籃子就是他編的。我哥哥也去上了學,不僅先生誇獎他勤奮,連大慈寺裡的弘圓主持都說我哥哥聰慧……”
她這麼一說,宋氏的笑意更深了。又對老太太道,“用霞草做插花,就是這個女娃第一個想出來的。現在我們溪山縣很多人家都喜歡用霞草做插花。”(未完待續。
P:謝謝簡和玫瑰、赫拉@芊琳的荷包及愛JAON不解釋的禮物,謝謝戀夢的女孩的月票,非常感謝!寫文不易,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