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傻傻看著徐景昌。
徐景昌哼了一聲,“我才沒有那麼無聊。只是我也沒有料到,漢王能這麼快看到這一步……他還能說服陛下,漢王不簡單啊!”
聽徐景昌誇獎老二,簡直比自己捱罵還難受。
朱高熾反覆思忖,終於也清醒過來,伴隨著朱棣的大捷,暫時解決了漠南,北平的機會來了,大明的機會也來了。
接下來肯定有個工商業大繁榮的絕佳時機。
商賈發展,工業繁榮,城市的人口肯定要驟然增加。
其實當初朱高煦弄改稻為桑,其中就有一條,他需要保證桑農的口糧。
要不然賣生絲多賺的一點錢,都被糧食拿走了,大傢伙又怎麼會願意種桑樹?幾年下來,朱高煦也發現了,由於他手下的工匠越來越多,消耗的糧食越來越多,他就吃虧越明顯。
那些糧商大戶,坐地起價,大發利市,著實可惡。
而且隨著人口大幅度增加,光靠著這幫糧商也不行。他們能把糧價抬到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程度。
要麼辛辛苦苦一年,掙的錢都用來填飽肚子,要麼就是工匠活不下去,紛紛逃離城市,整個工商業發展,驟然停止!
分析到這裡,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歷朝歷代,農耕條件下,市民就只能達到一成多,甚至還不足一成。
沒有辦法,再多就供養不起了。
而在北平鼓搗農場,可不只是增加糧食產出那麼簡單……增加的這些糧食,是會顛覆整個大明的!
“這麼說來,是個利國利民的好事情,你們又何必諱莫如深啊?難道不能直接降旨嗎?”朱高熾問道。
“降旨?你開什麼玩笑?”徐景昌哼道:“北平能拿出多少糧食?你降旨了,各地要糧食,拿不出來,就等於毀壞了朝廷信譽,再想挽回就困難了。現在的情況挺好的,誰也不知道朝廷有多少糧食,正是四兩撥千斤的好時候,所以啊,咱們繼續瞧著吧!”
就在徐景昌說完這話的第五天,聚寶門外,出現了一張牌子,上面赫然寫著,一石糧三百八十五文!
居然低於四百!
整個應天都震動了,只怕從洪武年開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這麼低的價格。
這就是盛世嗎?
物阜民豐,糧價下降,這可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如果再能下降一點,可就完美了。
就在這時候,楊士奇突然來求見徐景昌。
“定國公,江西會館那邊來了訊息,還望定國公能高抬貴手,儘快挽回糧價,不然損失慘重,只怕明年就沒人敢販運糧食了。”
徐景昌聽到這裡,淡淡一笑,“楊學士,我正在積極研究糧價的事情,也在用心籌錢,江西的糧商,就不能等一等?他們不是私下裡買了不少糧食,試圖抬高價格嗎?怎麼不行嗎?”
楊士奇終於苦笑著道:“定國公,就是這些糧食惹了禍……是有人吃下了幾十萬石糧食,現在這些糧食都沒處存放,遇上秋雨,只怕都要腐爛,血本無歸!”
徐景昌淡淡一笑,“是啊?光知道買糧食,卻不知道找庫房,怎麼不提前跟我說一聲啊!我到底是做錯了什麼,讓他們如此戒備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