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排三連保持和敵人接觸的同時,在三連的側翼和側後方,派出了由團偵察連組成的小分隊,配有報話機,及時向團裡彙報前線的情況。
團里根據情況,指揮加強連邊打邊撤。
團主力則於花坪站以北跨清川江東西15公里,佈置了新的防線,實施寬大正面防禦,準備在這裡阻擊敵人前進。
安排三三五團的作戰任務,軍部的指揮員們驟然感覺身上的擔子非常重,能否打贏二次戰役這一仗,首先決定誘敵深入能否成功。
在戰場上,往往一旦失利,就會全盤皆輸。
因此,在這幾天的日子,軍裡的會議時常開到深夜。
組織部隊多觀察,每天判斷情況,敵人是否發現了志願軍的真正意圖?是否還在繼續前進?
驕兵必敗,既然要打疼它,又要使其嚐到甜頭,才能做出錯誤的判斷,真正驕狂起來。
因此,在誘敵深入的同時,各部隊還要組織起來,主動爭奪被敵人佔領的陣地,在整個防線上有退有進,有攻有守,組成了錯綜複雜的火網,使得敵人無法發現志願軍的真正意圖,因此而變得驕狂起來。
九龍站一線。
山林之間。
三連正在同敵人進行森林作戰,敵人追擊的相當兇猛,但又不能一下子把繩子放太多,必要的時候,三連必須停下來,同敵人接觸阻敵。
給敵人制造一種他們頂不住,撤退的假象,而抵抗則為後方的調動爭取時間。
團主力一下子從九龍站撤退至清川江一帶,整個路線造成的空間差距,就需要三連走走停停,牽制敵人。
團主力在後方組建防線,同樣需要他們給團主力爭取時間。
三連作為王牌連,真正的作用便發揮出來。
臨時連部。
在前線傳來炮轟的轟擊之下,臨時連部都在不停的顫抖。
孫連長聽著通訊員彙報三個排的情況,眉頭緊鎖:「東邊公路呢,那邊的情況怎麼樣?」
通訊員立即道:「負責阻擊的是三排二班,他們打退敵人三波進攻,陣地還在。」
「告訴他們,一定要頂住壓力,堅持的時間越久,給後方爭取的時間越多!」
「是!」
孫連長走到胡指導員身邊,問到:「老胡,四排他們趕到沒有?」
「還沒有,估計在路上。」
胡指導員問:「壓力大不大?」
孫連長嘴唇繃緊,點頭:「大,這關係到全師,甚至是全軍的計劃,要是因為咱們的行動失敗,我不敢想象這樣的後果。」
胡指導員苦笑:「這王牌連,也不是隨隨便便能做的。」
孫連長點頭。
通訊員去而復返,又帶回來一個壞訊息:「敵人兵分兩路,從東側公路向西打過來,他們的位置是咱們的側翼!」
孫連長一聽,臉色頓然一變,「快,立即把這個訊息告訴團偵查連!」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