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國務卿艾奇遜卻堅決反對。
他表示:美國不應該只看朝鮮半島的區域性利益,而忽視美國在全球戰略的利益。如果杜魯門批准蔣光頭出兵,將有可能激怒人口眾多的中國,引發新的戰爭。
到時候,美國將不得不在遠離本土的情況下,同時應對兩個地區的戰爭。
艾奇遜還引用了中國古代的諺語——逐兩兔者難得一兔,來說明自己反對蔣光頭參戰的原因。
艾奇遜的看法頗有道理,杜魯門決定擱置爭議,下次再進行討論。
杜魯門這邊遲遲沒有結果。
但在南朝鮮視察的麥克阿瑟看到南朝鮮軍隊的慘狀後,再次發電催促杜魯門,讓他儘快同意安排蔣軍入朝。然而,艾奇遜卻擅自把麥克阿瑟的這封電報扣下了。
美國的軍界和政界出現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杜魯門在其中左右為難,為此他在白宮召見了顧維鈞和胡適,聽取了他們的意見。
不久後,麥克阿瑟又發來電報催促,並派他的空軍參謀長范登堡親自趕回華盛頓,向杜魯門面陳自己的意見。
杜魯門於是再次召集開會,研究是否批准蔣軍入朝的問題。
以約翰遜、布萊德雷和柯林斯為首的美國軍方代表都贊同動用蔣軍52軍,他們認為這樣不僅可以最快穩定戰局,還可以減少美軍的傷亡,使美軍的地面部隊能夠在緊急情況下使用到其它更重要的地方去——歐洲。
但是,艾奇遜依然堅決反對。
艾奇遜說:“如果蔣光頭的軍隊開進朝鮮打擊北朝鮮共軍,毫不懷疑,中共必將加倍地進行還擊。那樣一來,朝鮮戰爭馬上就會擴大,局勢的發展也必然難於控制,其結果不僅美國將要深深地陷進去,而且會把我們的盟友嚇跑。”
“這牽扯到世界範圍的影響,我們必須考慮一種可能性,就是此舉會令聯合國內與我們立場一致的國家出現分化,從而導致美國陷於孤立。”
“英聯邦國家可能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軍隊同蔣軍軍隊並肩作戰一事,我國在遠東地區的領導地位正在聯合國受到嚴重削弱,因此必須慎之又慎,避免我們在該組織內的同盟陣營分裂。”
在艾奇遜的堅決反對下,杜魯門最終決定不讓蔣軍出戰。
這個訊息傳到東京後,麥克阿瑟大為不滿,美國國防部部長約翰遜宣佈辭職,一時間,艾奇遜成為了美國國會和美國公眾抨擊的焦點。
盤踞孤島的蔣光頭對此也非常憤怒,他當著眾人痛罵杜魯門政府是在重演張伯倫當年的伎倆,並說他們遲早會為自己的愚蠢做法付出代價的。
麥克阿瑟雖然不滿,但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整合已有的力量準備作戰。
此事過去後不久,某些方面錯誤地試圖引入一些額外的理由來說明讓蔣光頭提供支援的提議為何沒有被接受。
一些不實的言論稱蔣軍軍隊的價值令人懷疑,因為他們不但超齡服役、訓練不佳,而且忠誠度堪憂,有可能剛與中國的軍隊接觸,就臨陣倒戈。
麥克阿瑟在訪臺獲得了視察蔣軍的機會,並且留下了清晰的印象。
那就是,他們的裝備良好、訓練有素,而且具備同中國士兵不相上下的整體素質,他們都是自願加入蔣軍,自然值得信賴,在戰鬥中無疑會是一支虎狼之師。
聯合國各成員政府都拒絕使用蔣軍提供的這些自告奮勇的生力軍,而短期內又沒有其他方面提供規模可觀的援軍。
麥克阿瑟對此也無可奈何,只能在心裡大罵華盛頓那群混蛋。
然而,更讓他生氣的是,他讓第八集團軍子啊韓國中部的一處陣地穩定下來,敵軍的補給線能力逐漸惡化,對其造成了致命的影響。
沃克巧妙的撤退極其神速,以至於許多無知的記者稱部隊是在倉皇逃命,沒有什麼比這種說法更偏離事實了,部隊有條不紊,各個單位之間密配合,並且他們計程車氣高昂,狀態良好。
完成掩護沃克右翼,使其免遭敵人合圍的任務之後,第十軍按照麥克阿瑟的指示,透過海路進行撤退,與第八集團軍在釜山匯合。
阿爾蒙德麾下的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第二、第七步兵師出色阻擊了中國的三個軍,撤離興南的行動堪稱經典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