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的時候,敵人又退了回去。
一一三師的師幹部估計明天可能是一場惡戰,有的主張加修工事,在公路埋上迫擊炮的炮彈,引火帽向上,讓敵人坦克一壓就可以破壞道路,還能炸燬敵人坦克履帶。
有的主張來了夜間出擊,不能讓敵人白白跑掉,經過激烈討論,主張出擊的意見佔據上峰,江潮同意出擊。
他決定三三七團二營不動,一營沿著公路打,三營翻山尋找敵人作戰。
一營沿著公路追了十多里,也沒有碰著敵人,敵人沒有追到,白天被敵人炮彈炸燬的工事還沒有修建,一營又馬不停蹄的折返回來,修築防禦工事。
部隊剛剛返回陣地,天就亮了,工事還沒有修好,大批敵人洶湧而來,前面是坦克,後面是兵車,浩浩蕩蕩。
大夥有些後悔,昨晚就不該出擊,而是去破壞公路。
敵人一開始就集中炮火,24架飛機配合,向一一四師扼守的龍源裡三連陣地發起更加瘋狂的進攻,張友喜向營教導員打電話,報告這邊的情況,一發炮彈便落在連指的旁邊,巨大的氣浪把連指破壞,連同電話線炸斷。
連裡的幾名連幹部也被巨大的衝擊波掀飛。
張友喜感覺情況不妙,馬上向三排陣地跑去,哐哐兩顆汽油彈又在他面前爆炸,熱浪把他掀翻,燃燒的火焰點燃的他身上的棉衣,來不及撲滅,直接把棉衣撕開,甩掉,穿著襯衣向前跑。
當他跑到三排陣地,發現這裡的土地已經被敵人的炮火犁了個遍,遍地都是炸翻的樹幹和碎石塊,彈坑一個套著一個,掩體工事大部分被摧毀,守在前沿的七班正副班長都犧牲了。
一名戰士哭喊著說,找不著兩人的遺體,怕是被敵人的炮彈給炸碎了。
張友喜心頭沉重,但顧不得傷心,馬上在陣地上重新任命代理班長,組織戰士們抵抗敵人的進攻。
敵人成連成營的瘋狂向一連和三連的陣地上進攻數次,都以失敗告終,惱羞成怒的又叫來幾十架飛機,沿著公路一線,挨個山頭轟炸。
這一天,堅守在龍源裡陣地上的戰士們,一天未能瞧見天上的太陽。
西線。
志願軍各部形成了對美軍的大包圍,只有西南缺口尚未封鎖住。
29日夜,三十八軍8個團,24個營,像幾十把利劍插在被包圍的敵人身上,激戰一夜,逼得敵人向軍隅裡方向撤退。
軍隅裡已於30日3時被第四十軍佔領,逼得敵人不得不向龍源裡方向竄逃。
三十八軍的三個師在龍源裡、興龍里、青龍里、鳳鳴裡地區擺開,同堵住的敵人激戰。
敵人想要突圍,首當其衝的就是撕開三十八軍的防線,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可能突圍。
30日的會戰是空前激烈,麥克阿瑟為了最後的絕命掙扎,集結了500多架次的飛機,並以坦克為先導,採取‘波浪式’的集團衝鋒,妄圖撕開缺口,逃出合圍,在三三七團激戰扼守的龍源裡閘門的時候。
一場更為艱難的戰鬥,在三三五團展開了。
這裡就是松骨峰。
松骨峰位於龍源裡的東北,與三所裡、龍源裡成鼎足之勢,它北通軍隅裡,西北科達價川、地理位置相當重要。
主峰高288.7,從山頂往東延伸120米,便抵近公路。
公路在此處慢轉彎,形成一個‘U’形彎,是便於扼守奸敵的好地形。
但是,它不過是個半石半土,光禿禿的山包,且坡度比較小,雨裂較多,算不得多麼出奇的陣地。
但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包,卻成了美軍第二師第九團覆滅之地。
扼守這個小山包的,便是三三五團一營三連的將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