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一三師收到作戰命令後,便迅速開始準備。
而一一二師則從熙川以東靠近熙川,計劃迂迴到敵人側翼,切斷敵人的退路。
就在計劃有條不紊的開始時候,一一二師一封電報,加重了首長們對初戰慎重的心理。
一一二師師部過滿浦後,和朝鮮人民軍一個師部住在了一起,這時候滿浦已經遭到敵機轟炸,城鎮籠罩在一片熊熊烈火之中,火光映照半邊天,山谷映照的一片通紅。
中朝軍隊相會後,彼此份外熱情,一一二師師部請人民軍師部的幹部吃了頓飯,並請教他們戰場上的戰鬥經驗,一一二師聽說敵人已經佔領熙川,便詢問人民軍同志是什麼樣的敵人,數量多少。
人民軍的同志回答:“是黑人部隊。”
“黑人部隊?”志願軍同志相當差異,白人他們見過,黑人還真是第一次見,便問:“有多少人?”
“千把人吧,大約一個團。”
熙川有美軍一個‘黑人團’?這與志願軍司令部通報有偽軍一個營相差太大,一一二師幹部同志預感到這一情況非常重要,及時給軍部帶了電報。
這讓軍部的同志同樣感到意外,隨即派遣偵察兵,計劃去偷襲一下,看一看能不能抓到舌頭。
軍偵察隊的戰士們前往草初站,同敵人打了一下,但沒有抓到俘虜,加之情報上的失誤,此刻對熙川的情況一片模糊,三十八軍對於熙川的情況也摸不到底,到底是偽軍,還是美軍。
這是三十八軍的入朝第一戰,軍部上下幹部同志眾志成城,都想把這一仗給打好,打的漂漂亮亮的,因此在對待熙川敵人尚不明確的情況下,都十分慎重。
這並非是三十八軍懼怕敵人,而是對敵人情報不明的情況下,不管它是偽軍,還是美軍,寧可把它當做美軍一個團來打,也不願意小看美軍的兵力。
任何輕視、輕敵,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犧牲。
秉持著‘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原則,幹部同志對入朝第一仗格外慎重。
“就按照預估美軍一個團的作戰計劃來打,告訴一一二師,立即準備!”
命令下達,一一二師接受戰鬥任務後,迅速做出戰鬥部署,三三四團乘坐火車到了江界,因車站被炸燬,他們只好改為步行,在途中接受了從熙川東側發起進攻的任務。
三三五團早早的過了鴨綠江,在滿鋪以東的一條東西大河畔疏散休息。
這天下午,三三五團接到師裡的命令後,團長看著檔案,抬起頭對團參謀長講:“讓我們迅速向熙川靠近。”
“這沒什麼太大的問題,我們距離熙川沒有多遠了。”
團參謀長抬起頭,常年作戰的臉龐曬得黝黑,寒風吹拂面部緊繃著,又帶著幾分期待的色彩。
副團長則難掩激動:“終於開打了,咱等了好久,奶奶的,被美國佬的飛機炸了這麼久,終於能好好出口惡氣了。”
三三五團的指戰員們都顯得十分激動,出國第一仗,勢必要打的漂亮一些。
一一二師擔任側翼迂迴繞後,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
一一三師則擔任主攻任務,一一三師同樣也是三十八軍的前衛師,在收到作戰任務後,師長迅速與前衛團取得聯絡,黨紀命令電臺報務主任張甫同志攜帶電臺,隨同三三七團,向熙川進攻。
入朝初期,有報務人員很擔心電臺被敵人測出位置,招來飛機轟炸,工作起來疑慮重重。
張甫同志是個勇敢、技術熟練、工作認真的同志,把同主攻團聯絡的任務交給他是再合適不過。
其實電臺害怕被敵人測出方位是沒有什麼必要的,在戰鬥的時候,部隊多,電臺也多,三五平方公里或者七八平方公里就有一部電臺,敵人經常反覆測量、交叉測量,才能測出個大概,它是測不準的。
經過事實證明,在朝鮮戰場,志願軍的電臺是沒有捱過炸的。
張甫同志接到上級佈置的任務以後,迅速帶領著電臺以及隨行人員,前去追趕前衛團,他心裡想,如果不能及時的找到三三七團,可能會錯過主攻的時間,延誤戰機。
一路上快速行軍,顧不得在路上喘口氣,急急忙忙終於追上三三七團。
馬上把三三七團的情況向師部報告,同時報告他已經安全抵達。
然而師部的回覆讓他感到意外,三三八團已經走到三三七團前面去了,要他立即追上三三八團。
這讓張甫同志焦急的不行,此地距離熙川已經沒多遠,如若不能及時追上三三八團,可能三三八團已經跟敵人交火上了。
戰鬥中的通訊聯絡是保證指揮員瞭解戰況、傳達命令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同現代化的敵人作戰中,情況瞬息萬變,如果沒有無線電通訊聯絡,就不容易捕捉戰機,就把握不了命運。
二十八日。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