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荒地,種植糧食和莊家。
最根本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後,殘存的敵人依舊囂張,從各方面破壞新中國的建設。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光頭。
1950年大年初一,蔣發表告同胞書:“我雖身在自由中國的灣臺,我的心同你們總是心心相印,可說一刻也沒有離開你們……我和自由區同胞,在最近的將來,要用行動來拯救你們的!”
然而,沒過幾天,蔣親自下令,十七架B二十四轟炸機分四批輪番在滬上的上空轟炸,投下了七十枚左右的重磅炸彈。
一瞬間,大片密集的民房淹沒在了火光之中,炮彈聲震耳欲聾,孩子們悲慘的哭聲夾雜其中。
滬上最大的電廠美商楊樹浦發電廠被完全炸燬,滬上全市停電。
542名無辜的平民在這場轟炸中死亡,再也看不見那年春節的焰火。
800多名傷員在醫院的病床上渡過了這個艱難的春節。
從1949年6月開始,國黨的飛機針對滬上實行無差別轟炸,造成了數千名平民傷亡。
1950年春節前的這場轟炸,是滬上歷次轟炸之中損失最嚴重的一次。
其次。
滬上等大型經濟城市的敵對分子和不法資本家壟斷,以及投機商們,春節前,他們堅信米價一定會上漲,就算借高利貸也要囤積大米,想用舊社會的法子哄抬物價。
他們一度壟斷了大城市的糧食。
企圖從經濟上搞垮新成立的新中國。
一時間,這些城市爆發了糧荒。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上級要求部隊把當地可以調出來的糧食,及時運去支援糧食市場。
這就成了刻不容緩的‘戰鬥’任務,在軍委的號召下,全軍上下展開熱火朝天得到運糧競賽,把散在農村的糧食,用馬車拉,用渡輪小車推,用擔子挑,用肩膀扛,甚至用軍褲當糧食袋。
千方百計的把糧食運送到車站和水運碼頭,支援滬上等城市人民的經濟鬥爭。
同時,為減輕國家負擔,軍委組織部隊,在黃泛地區大片荒蕪的土地上開田種糧,並規定各部隊每人上交糧食的任務。
各軍都有部隊參與到開墾荒地,種植糧食的任務。
三三五團也不例外。
“開墾荒地,種植糧食是為減輕國家負擔,是為讓更多老百姓吃上飯,這是多麼光榮的任務。”
大老劉邊走邊給夏遠講。
夏遠聽著,視線在周圍的環境浮動。
林木茂密,走一段路就能看到村莊,大都是茅草屋,泥土牆,少有磚瓦房,人們穿著灰黑的棉襖,臉上風塵僕僕。
穿過村子,進入平原,一望無際的平原,夏遠利用鷹眼看到遠處,猶如模型般的村子。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人民的生活條件很簡陋。
大城市的情況還好,到了農村,除非是依山的村子,牆體會採用石頭結構,平原上大都是茅草屋的比較多,村民生活樸實,田地隨處可見。
來到城鎮裡,茅草屋少見,便是磚瓦城鎮,一些房屋搭著腳架,大年初一停工。
部隊剛到鎮子上,就聽到前方傳來熱鬧的呼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
舞動著彩色小旗子的鎮子百姓湧過來,跑的快的是孩童,他們揮舞著小紅旗,嬉嬉鬧鬧的跑過來。
大夥都還沒有反應過來,花生瓜子就開始往他們懷裡塞,還有塞雞蛋的、饅頭的、麵餅的。
胡順純竭力阻止,嗓子都喊啞了,還是抵擋不住百姓的熱情,懷裡塞了不少東西,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