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日本鬼子甚至衝到了黃浦路蔣的官邸,把蔣的收音機,宋美齡的皮鞋、拖鞋和化妝品統統拿走。
一名日本老兵在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上記下:“我們到金陵以後,上面正式有檔案通知到部隊,通知上說,各部隊官兵在滬上戰役中立大功了,在進攻金陵的戰鬥中也經歷了嚴峻考驗,可以掠奪東西作為對每一名士兵的回報。所以,有的部隊專門搶銀行,用手榴彈炸開保險櫃,掠奪銀幣和金塊。有的部隊乘卡車搶圖書館、搶博物館。”
日軍第16師團就接到華中派遣軍‘立刻檢查和搶運金陵圖書、文物’的緊急通知。
第16師團就派遣兩百多人,乘坐18輛卡車,四處搜查圖書館和文物。
他們檢查了有價值的圖書館八十多處,其中各大學圖書館、省立國學圖書館和中央研究院,城南的盧冀野、陶秀夫、石雲軒等私人藏書是相當豐富的。
僅石壩街老中醫石雲軒就被日軍搶去珍貴書籍四大箱,字畫和古玩文物2000多件。
以‘接收’的名義進行掠奪,他們把蒐集來的散亂圖書裝上卡車,每天要裝十幾卡車。在調查所主樓1、2、3層樓裡,堆起兩百多座書山,每天都有進進出出的日軍,日夜不停的搬運搶奪來的圖書。
到了小營,人們可以清楚地望到紫金山的珠江路地質調查所,它是一座石砌成的三層大樓,每個房間裡堆放的圖書都堆到天花板,
據說當時的圖書有70萬冊,他們對許多圖書雜誌進行整理和分類,根據十進位制的圖書分類法,用粉筆在書的封面上寫下00和03,然後由僱傭的苦力搬到指定的地方,僅僅只是整理從金陵搶掠的圖書,日本就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這些圖書中,有中國政府的國府和地方公報種類繁多,而且非常齊全,一直到事變之前的公報都有。全國經濟委員會的刊物中,最近對中國經濟產業的調查和事業計劃書佔了大部分,非常珍貴。
珍貴書記還有3000多冊《清朝歷代皇帝實錄》。
把所有的圖書整理後,日軍才得知,他們在金陵掠奪到的圖書竟然有88萬冊。
而當時日本最大的東京上野帝國圖書館的藏書,才不過85萬冊。
大阪府立圖書館的藏書是25萬冊。
日本人不僅放肆搶掠南京老百姓的東西,還敢搶外國人的東西,老外大都是很有錢的,在他們的房屋裡能夠搜到不少值錢的東西。
西康路與蘇江路之間的頤和路,是外國領事館區。
大使館的人已經隨著國民政府西遷,但裡邊的東西還都沒有來得及搬走,日軍來到這裡,猶如搶中國人的東西一樣,瘋狂掠奪。
不過和搶中國人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燒燬房屋。
他們知道,搶東西可以,不可以放肆地燒房子,以免引起麻煩。
14日夜。
日軍停止了燒殺擄掠的行為,但下關碼頭燈火通明,日軍軍艦停泊在江邊,商船上堆積如山的貨物,日軍僱傭了大量苦力,把從中國搶掠的東西,運到商船上。
一輛輛裝滿貨物、文物和金銀的卡車,不斷地往下關碼頭駛去。
日軍在沿途設立大量的哨卡。
悄無聲息的黑夜之中,一支隊伍正在靠近,李教官用瞄準鏡觀察著日軍的卡車,隱約透過道路兩側燃燒的房屋,可以看得到卡車上裝滿東西,卻用黑布蓋著,不知道里邊裝的是什麼東西。
“這卡車裡裝的是啥東西?日本鬼子的屍體嗎?”一名88師的老兵抱著槍,雙手插在袖口,蹲在廢墟里,凝望遠處一輛輛行駛的卡車,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像是屍體。”李教官看的清楚,看到卡車上黑布包裹有的被撐起來,有的凹陷下去,不像是拉屍體的卡車。
再者,日軍進入金陵城的時候,國軍隊伍都在潰逃,反抗的隊伍少之又少,日軍在城外的傷亡會多,但是進入城內的傷亡,並不算多。
卡車裡拉的顯然不是屍體。(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