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101師團傷亡慘重,無力支撐進攻大場重任,派遣增援是必然,增援部隊正是日軍的甲級師團,第3師團。
師團,基本戰術兵團,是日本陸軍最高一級的固定編制單位。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日本陸軍有17個“常設”師團,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期間又陸續組建了156個師團,總共173個師團。
所謂常備師團,又稱常設師團,是日本帝國陸軍在1925年“宇垣裁軍”後保留的17個常備師團,為日本陸軍的常備軍,番號依次為近衛、第一至第二十(內欠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
常設師團轄二旅團四步兵聯隊(每旅團2個步兵聯隊),騎、炮、工、輜各1個聯隊,共8個聯隊。
中國軍隊當時步兵師也多采用二旅四團制,中國稱這種“二二”編制為“方塊制”,但中國步兵師的直屬部隊(特種兵部隊)遠沒有日軍師團多,通常只有兩三個營,到抗戰後期一些美械師才有炮兵團。而日軍師團“特科”部隊(騎、炮、工、輜等)有4個聯隊,兵力佔師團一半。一般齊裝滿員的日軍常備主力陸軍師團兵力往往可達24000一28000人,擁有戰馬7630匹、步騎槍14900支、擲彈筒144具、輕機槍288挺、重機槍54挺、山炮16門、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是具有多兵種配合的有強大戰鬥力的作戰單位。這類師團又區分為挽馬制(原野作戰型)與馱馬制(山地作戰型)兩類。
兩萬五千人的兵力,一天晚上吞沒國軍六個師,並非沒有可能。
不過,當前作戰部隊都有一種盲目的樂觀。
賀師長亦是如此,“六個師,兵力超過五萬,哪怕是對上日軍一個師團,我們未必沒有一戰之力,為了這次反擊作戰,上邊投入了數個炮兵團,協助我們進攻日軍。”
夏遠沒再說話。
他是站在上帝視覺,來看到這次反擊。
而他們,只是站在當前時代角度。
“你們採取什麼的作戰策略。”
“中央突破。”
此時的國軍也已經反應過來,在打吳淞,打羅店,打楊行的時候,雖投入了幾個師的兵力,但這幾個師都分散在各個要地堅守,彼此之間沒有配合聯絡,即便是反攻,亦是各自為盈,各打各的,如若早些集中優勢兵力,進攻羅店日軍,未必不能夠破開日軍的防禦。
而現在,集中優勢兵力,攻擊一點,夏遠沉吟片刻,最終沒有說出什麼話來。
中央突破,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擊日軍銅牆鐵壁的一個點,開啟一道口子鑽進去,而後在內部開花。
二十一日。
夜幕降臨。
距離反攻僅剩下幾個小時的時間,桂軍六個師均在井然有序的向前推進,夏遠跟隨著173師先頭部隊,向前緩慢推進,準備前往既定作戰地點。
沿途並沒有遇到什麼阻礙,很順利的抵達一片村落,部隊進入村子,靜靜等待反擊時間。
九點一刻。
轟隆隆!
從他們後方,各個方向傳來了炮火的轟鳴聲,撞針碰撞炮彈,發出沉悶的金屬聲響,一枚枚炮彈拖拽著長長的弧線,從他們後方急速飛來,落在日軍陣地上,剎那間開出一朵朵泥土色的花朵。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環繞在參戰部隊四周。
野地後,廢墟間,村落裡。
國軍大批部隊早已經集結完畢。
伴隨著猛烈的炮轟,先頭衝鋒開始了,桂軍擊中了六個師的兵力,進攻胡家莊一線。
夏遠是第一批衝鋒的部隊,他的左右前後,全是拎著槍,急速向前衝鋒的桂軍將士,黑壓壓的一片,就像是黑夜裡翻卷的喝水,粗重點喘息,器械碰撞的聲音不斷地響起,鋼盔在閃爍的炮火火光下,泛著沁色。
“跟上跟上,別掉隊了,後邊的弟兄們都在看著我們拔頭彩呢,小日本鬼子的陣地必須打下來!”
噠噠噠!
靠近日軍陣地四五百米的時候。
剎那間,在黑暗的曠野,日軍的輕重機槍噴射出道道長長,足以撕裂一切的曳光彈道,一道道子彈光形成的曳光彈道,就像是長長的鞭子,抽打在那如同黑色浪潮般的進攻桂軍士兵身上。
可怕的是,薀藻浜沿岸並不是向後世那樣,各種高低起伏的建築。
這裡是一片寂寥無人的曠野。
滬上地區本就不是什麼多山地區,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隱約可以看到村子廢墟的黑影。日本鬼子架設的輕重機槍,就像是割麥子的鐮刀,那細長的曳光彈道抽打在士兵身上,前方計程車兵倒下去一片。
子彈摩擦空氣發出的嗖嗖聲音在耳邊炸響。
炮火閃爍,轟鳴聲震耳欲聾,桂軍士兵根本看不到敵人在哪裡,只聽得到大量子彈摩擦空氣,從頭頂或身邊飛過,便感覺到大半邊身體失去了知覺,想站起來,已經站不起來,倒在地上沒多久,就不行了。
很多倒下去計程車兵,連日本鬼子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就倒在了衝鋒的半道上。
這絲毫沒有嚇住後方的173師將士,他們踩著佔有的屍體繼續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