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運一邊聽那幾人爭吵,一邊向那裡走去。
“朝聞道,夕死可矣”在聖元大陸一直有爭議,而孔家歷代家主也從未下定論,甚至不同半聖的註解也不同。
一方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很純粹,就是說如果早上可以得到自己的聖道或所求,那即便晚上死亡都無所謂。
另一方認為,那種解釋邏輯上說不通,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若悟通了仁義之道,那麼馬上就可為捍衛仁義之道而死,朝夕只是虛指,稍加引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仁義之道值得用生命來捍衛。
前一種解釋重“收穫”,後一種解釋則重“使命”,以至於一些儒家子弟認為贊同後一種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家人,因為後一種說法是“重義”,前一種說法是“重利”,儒家可求利,但要更加重義。
那方姓青年道:“少拿孔聖人壓我,他是聖人,我們是什麼,都是普通的百姓就算是孔聖人,現在也救不了我,所以少跟我講大道理,我煩透了”
“方兄,你未免太過極端了,理當靜下心,慢慢思索。”
“現在的問題是,我靜不下心”
“如果連心靜都做不到,枉為讀書人”
“胡謅八扯你敢說你這一路上一直心平氣和你敢說進入冰帝宮後會一直冷靜”
“這我只是認為你過於激動。”
“我馬上就要死了,為何不能激動看看你的樣子,無非是覺得一路讀書比一路擔憂更高貴,實際上你我又有什麼不同還不是會一起死在冰帝宮裡,運氣若是不好,連冰帝宮都進不去”
“你這話有失偏頗。”
雙方繼續爭吵,不多時其他人也加入論戰,但很快有人低聲道:“別吵了,方虛聖來了。”
爭吵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看向方運。
“行軍之中可以說話,但禁止大聲喧譁,你們可知罪”
“請方虛聖責罰”那幾人急忙低頭認錯。
方運點點頭,道:“現在是人族危急時刻,偶有意外實屬正常,你們既然認錯,也無須重罰,接下來幾日生火做飯,你們要前去幫忙。”
那幾人鬆了口氣,一起道:“多謝方虛聖。”
方運向那方姓之人輕輕一挑下巴,微笑道:“本家兄弟,好好聊天你扯我做什麼”
那方姓青年面色一紅,無比尷尬,同時還有一點驚恐,附近的人大氣也不敢出,方運的地位之高、名聲之隆已經遠超歷史上任何大儒,把蕭葉天那等絕世天才都訓得跟孫子似的不敢反駁,誰知道這等大人物會做出什麼事。
附近有不少平日指點江山糞土國君的讀書人,甚至有舉人翰林,可現在全都低眉順眼跟小媳婦兒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