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主任來說,關斷這個事情是很難解決的,他們不是沒有考慮過,並且也很想解決這個問題。
但問題在於,他們想盡了辦法,覺得想達到這個效果,要麼有新材料,要麼有新結構,甚至是和SCR完全不同的結構,這已經超出了當前能力的極限。
但是沒想到高總工一手化整為零,多路穿插的改動,就解決了SCR飽和度過深的問題。
難道這就是指揮技術和科學技術的結合?恐怖如斯……咳咳。
高振東當過兵,並且還是個基層指揮員這事兒,在幾個熟悉的部委裡並不是秘密,又給他加上了一層光環。
聽了李主任的話,高振東笑道:“呵呵,你們沒往這方面想,估計是加工技術限制的原因,導致你們不敢往這個方面想。”
這種方式能解決問題,而且能解決大問題,但是有個問題,在當前SCR技術加工工藝略顯粗放的背景下,十六研究室的同志根本拿不出能製造出這種結構的工藝。
GTO的這種多陰極結構,陰極的數量不是十個八個,而是多到能上千,在一片矽片上加工出上千陰極單元,遠超十六室同志們的能力,想都不敢想啊。
“呵呵呵,高總工,您這是在替我們說好話了。說實話,主要還是理論基礎不夠,考慮不到這種結構能把飽和度降下來,而且也考慮不到臨界導通也是能正常工作的。”
臨界嘛,懂的都懂,就意味著處在一個邊緣,正常情況下肯定是有多遠躲多遠。
只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工程技術人員甚至會主動追求這種臨界狀態甚至在超臨界狀態下工作,只是用其他手段約束住。
戰鬥機氣動設計裡,三代機的典型特徵之一,靜不穩定就是這麼一類東西,靠強大的飛控,讓氣動設計上就處於不穩定狀態的飛機正常飛行。
同志在展開自我批評與反省,高振東自然也不好說什麼,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慣例,把這種器件的缺點說出來。
“不過相比SCR,GTO也不是沒有缺點。”高振東道。
這一點,所有的同志都早有準備,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第一個缺點,是結構相比SCR,要複雜得多,加工困難,不過好在現在沒有問題了,當前我們的半導體加工技術,GTO的加工裡最麻煩的多陰極的加工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眾人紛紛瞭然,那是,有您搞出來的積體電路加工工藝,這種比微雕還要微雕的加工要求,自然不在話下。
就算是已經公開的10微米工藝,也遠超GTO的實用要求了。
高振東之所以要在光刻機和相應工藝都完善之後才啟動電力電子器件,這也是一個原因,好貨要求高啊!
他看上的幾樣器件,都是效能優越但是加工複雜的,沒有光刻機,可是不大玩得轉。GTO原本在60年代中後期才開始出現,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因為到那時候,最早可實用的光刻機才面世,沒有這玩意,GTO的加工沒那麼方便。
&n5nm2nm,拋開這些都是玩文字遊戲不說,其實在半導體的世界裡,28nm以上就足夠幹很多事情。
“嗯,至於其他嘛,一些細枝末節的缺點就不說了,第二個最大也最明顯的缺點,那就是相比SCR,它的極限功率要低一個數量級。”
聽見高振東這句話,所有人都不當回事兒,嗨,多大個事兒呢。畢竟功率可以並聯獲得,但是工作頻率那是孃胎裡的毛病,無論怎麼串並,上不去就上不去。
這一點,就好像高振東前世,當CPU的頻率被髮展到一個瓶頸的時候,大家就開始玩多核了。頻率上不去就是上不去,那就多拼湊一點功能單元。
藍廠:膠水多核也是多核。
“這個倒是問題不大,功率的問題可以透過並聯解決,基本上不會造成什麼太大的困擾。而且在非常特殊的要求下,也可以用一點SCR,但是從更廣泛的範圍來說,GTO相比SCR,最大的問題可能就是貴。”
GTO還沒開始搞,李主任已經在暢想未來了。
加工複雜,自然成本就高一些。
聽了他的話,大家都笑了起來。
高振東笑道:“不過也不用擔心,實際上,在從幾Hz到數十kHz的範圍內,除了數百Hz以下範圍,再往上,同等工作頻率下,SCR的功率都不如GTO,而且到了10kHz,就已經到了SCR的禁區,它壓根沒辦法工作在那個頻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