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訊雜比提升20個dB,那行波管一拆二帶來的那點問題就完全不是問題了。
一點點重量體積代價,加上略微增加的一點點系統複雜度,與如此大的訊雜比提升之間,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選什麼。
劉總手下一位同志突發奇想:“高總工,那能不能再把行波管數量增加一些,獲得更大訊雜比?”
高振東搖了搖頭:“那就沒必要,之所以一拆二,是因為這套結構裡,重要的節點就那兩個,正好拆分開放在這兩個位置而已,而且再增加的話,帶來的代價就有些得不償失了。在這個指標要求下,這個訊雜比夠用了,過猶不及啊。不過如果可以的話,倒是可以考慮別的拆分方式,這個我們回頭再說。”
這位同志聽明白了,一邊點頭一邊記錄。
高振東轉過頭來,看向劉總:“你們用卡塞格倫天線,模擬計算結果怎麼樣?”
說起這個,劉總有些苦澀的搖搖頭:“和你當時的建議一樣,看來還是要用倒卡天線。模擬計算表明,卡塞格倫天線中心波瓣效能太差,旁瓣倒是反而興旺發達。”
劉總非常清楚條件簡化、最優的理論計算都差成這鳥樣,實機做出來一般只有更惡化的。
卡塞格倫天線在戰鬥機雷達裡很快就被淘汰,用得很少,原因就在這裡,輸出的訊號特性實在不咋樣,對於本來就因為體積重量受限,輸出功率有限的戰鬥機雷達來說,就更是雪上加霜。
雖然行波管的出現,改善了訊號源,但是明知道可以做到10,卻因為卡塞格倫天線的原因只做到了6,這是劉總他們不能接受的。
別看我們後來天天調侃“倒卡神器”,實際上倒卡天線在這個年代,的確是一種不錯的天線方案,要不然老毛子也不會一直用到側衛身上,約翰牛和漢斯貓聯合搞的“狂風”戰鬥機早期也用的是這個。
“好在只是理論模擬階段就已經把問題找出來了,並沒有浪費多少時間。我們準備設計倒卡天線,從理論上來看,效果要好很多。”劉總還是感到很幸運。
倒卡天線妙就妙在雖然看起來前方有一個反射面遮擋了雷達波,實際上由於兩個反射面將訊號極化方向扭轉了,就好像偏振光一樣,前方的反射面第一次反射是全部射回第二個反射面,第二個反射面反射並扭轉訊號極化方向之後,正好能不受阻礙的穿透第一個反射面發射出去。
高振東點點頭,笑著道:“嗯,你們這個想法不錯,不過我這裡有個天線,你不妨拿回去測試一下,再決定用哪一種。”
說完,他把旁邊會前就準備好的一個東西掀開。
劉總他們一看,看起來有點像是倒卡天線的一個訊號反射面,但是看不出來饋源在哪裡,也看不出明顯的訊號反射傳輸路徑。
在這個“天線”的背部,有一個總的波導管介面,這就是從行波管輸出來的訊號的介面了。
在天線的面上,能夠看出一個個的小縫隙,幾位同志定睛一看,這東西看起來是一塊平板,實際上是一根根的細管組合而成的。
“高總工,這是?”劉總有些不解,這東西實在是新鮮,沒見過。不過高總工肯定不可能拿大家開玩笑就是了。
高振東指著這天線道:“這算是我的突發奇想吧,叫做平板縫隙天線!”
平板縫隙?大家想了想,這個名字還真是很形象!
看起來像是一塊平板,上面有一條條的縫隙。
其實最簡單的平板縫隙天線,還真就是一塊金屬平板,上面有很多縫隙,只是那種天線過於簡單,高振東覺得有點兒不上不下的。
劉總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秘密可能就在這些縫隙上了,他眼裡估著,腦袋裡想著,好像是想出一點兒門道來了。
“高總工,這個天線的訊號,就是透過這些小縫隙發射的?我看這些縫隙的尺寸,好像差不多正好是我們使用的雷達波長的一半的樣子。”
高振東豎起大拇指:“不愧是老總,就是這樣。”
高振東之所以前面沒有把這個東西提出來,是因為他不能確定自己是否能做出這個東西。
他手上的確有一篇平板縫隙天線的論文,非常詳細,但是畢竟那篇論文是X波段的天線,而他們準備搞的雷達是C波段的,這個波段能兼顧搜尋和制導,但是波長比X波段長一些,在這個技術環境下,比較容易做一些。
如何把X波段的天線改成C波段,就是放在高振東面前的問題了,搜尋出來的知識和系統商店裡提取的物品不同,是沒有適應性改造的,先進就是先進,有時候,這種先進性反而是個麻煩。
高振東做出第一版的平板縫隙天線,實際上很早了,上次劉總他們來,第一版的就已經差不離了,不過效能有些問題,高振東也一直在改進。
這個過程還是有些艱難的,畢竟他不是學這個的,腦袋再靈光,也得先把那篇論文裡的所有知識全部消化了才能搞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