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完相,高振東隨他們來到了樣炮倉庫,這種實際問題還得到現場,實地看一看裝備才有解決的可能,只靠開會的話,可能性就不大了。
聽取了火箭炮研製人員的介紹和彙報,並且查閱了現存的所有設計資料和試驗記錄之後,對於這個“彈道交叉”的來源還是不得要領。
“從系統上來說,這個東西和火箭彈的設計應該沒有太大關係。”高振東看著材料,沉吟道。
“高總工,為什麼這麼說?”嶽總的手下求知慾很強。
高振東指了指試驗記錄:“如果是火箭彈本身的問題,那這個問題的出現機率要比你們記錄的大得多。而且這個彈的安裝,由於起旋定向滑塊的存在,是具有方向性的,這樣會引申出一個結論——如果是火箭彈的問題,那他們應該是都往一個方向偏,或者毫無規律。”
由於火箭彈安裝的方向性,如果是彈體設計導致的偏航,那應該是都往一個方向偏的。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彈的問題是會帶來隨機偏航,但不應該表現出這種有一定規律方向性的情況。
“高總說得有道理,火箭彈的問題的話,表現規律不應該是現在這種情況。”嶽總對高振東的分析很是贊同。
高振東點了點面前的樣炮:“恰好,這種出現機率比較高的左彈右行、右彈左行現象,恰好說明一種可能,這個毛病出在系統上,是系統賦予的,而彈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他這番話,讓在座的同志們都鬆了一口氣,如果是彈的原因,那改起來就麻煩了,主要是彈這個東西是螺絲殼裡做道場,別看270mm的火箭彈看起來又粗又長,但實際上能夠玩的花活兒並不多,內部是非常緊湊的,可以說是任何一點改動都可能引起全彈設計的變化,修改起來非常麻煩。
實際上他們不知道的是,高振東在前幾次會議的各種技術和建議,已經幫他們避開了很多大雷,大大的加快了這個彈的研製速度。
這大概就是另一個版本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有高振東的引導在前,270mm火箭彈的研製顯得非常的順利,反而少了幾分跌宕起伏的緊張感,也不需要頻頻救火或者解決問題。
因為那些問題,早就在開始研製之前,就被高振東給悄悄的用技術改進給覆蓋掉了,導致他們完全沒有感覺。
而現在高振東雖然還沒找到問題所在,但是僅僅透過故障現象和試驗結果的數學統計分析,就大致推斷出了一個很大膽、但是看起來又很有道理的結果,而且還算是一個類似“不幸中的萬幸”的結論,這讓他們既佩服,又高興。
沒人敢指望技術支援專家能夠坐下來一瞪眼,就把問題解決掉,那不科學,也不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掌握情況都還需要花大半天呢,沒那麼簡單。現在能夠初步排除一個方向上的問題,已經是意外之喜了。
欣喜之餘,他們也對高振東這個人感到十分的佩服,什麼叫技術專家,這就是技術專家,在資訊有限的情況下,僅憑這一點點東西,就能夠大致的把握住問題的方向,找到一些問題。
可以這麼說,哪怕高振東後面再無建樹,僅僅這一個“問題不在彈上”的結論,就已經完成他這一次來的使命了。
話雖如此,高振東肯定不可能就這麼草草收場,既然來了,那他就希望儘量把問題都找到,最好是能夠徹底解決問題。
——來都來了嘛。
“高總工,今天時間也晚了,您一趕過來就投入工作,您看我們是不是今天就先這樣?想要徹底找到問題,您看著打幾輪試射也是很有必要的,那樣問題才瞭解得徹底嘛,也有利於問題的解決。今天是打不成了,我看,您今天先休息,明天,我們安排一輪試射,您實地看看?”
嶽總年紀比高振東大不少,但是說話卻是非常謙虛,沒別的,就兩字兒,服氣!
這種情緒,早在歷次火箭炮會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那時候看到的,是高振東的理論功底。而現在,在看到高振東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本事之後,這種情緒就更加濃烈。
高振東點點頭:“嗯,我聽您安排。”
嶽總的安排很有道理,現在能看出來的,也差不多是極限了,如果有條件,還是要看看試射的情況。
於是一行人在廠子的安排下,吃了一頓內容樸素,但是氣氛熱烈的工作餐,高振東也就休息了下來。
第二天一大早,嶽總就帶著高振東,坐上去試驗場的車,這東西射程太大,廠子裡是試驗不了的。
試驗場上,兩輛發射車早已嚴陣以待,看得出來,高振東在休息的時候,這邊的相關同志並沒有休息,而是連夜進行了試射準備。
試驗場上等待的同志,看見領導專家聯袂而至,連忙跑過來彙報情況。
“報告,試驗準備已經完成,請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