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他這句話,這個複合掛架,實際上和別6改裝已經沒什麼關係,成了一個空軍用的標準掛載配件在考慮了。
劉所一聽空軍既要又要還要的想法,笑道:“那我們還是兩條腿走路,別6掛架4改6我們做,複合掛架我們也做,按你們這個要求來看,那已經不適合只作為別6的掛載配件來搞,要搞成一個全新的標準件才行。”
空裝局的同志聽了非但沒覺得他們在推諉,反而高興得合不攏嘴。
“對對對,要的就是這麼個效果,這個東西啊,只用在別6身上太浪費了,戰6、還有你們那邊在搞的炸5攻擊型,這些都能用嘛。”
戰5就算了,過時了。
如果說前面這第一天的工作都是討論、分析、商量、質詢的話,那第二天的工作才是重頭戲,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
——改裝後的掛架發射匯演。
匯演是彙報表演的意思。
高振東其實挺好奇的,這東西能彙報啥?除了空空導彈之外,也就是傳統鐵炸彈、深水炸彈、火箭彈之類,這些東西,不改之前一樣能扔的,就連魚雷,我們都沒有可以給別6用的。
不過當第二天匯演開始,劉所他們,還有另外一批人推著武器出來,往改裝機機翼下掛的時候,高振東笑了起來,還真沒想到是他們,意外之喜啊。
推出來的武器有兩枚,一枚是雷電1紅外空空導彈,另外一枚個頭要大得多,是一枚大家都沒見過的新式導彈,包括高振東自己,也只是看到過圖,沒看到過實物,不過他一眼就能認出來那是什麼。
——新型固體反艦導彈。
作為高振東親自建議,親自參與,從氣動外形到內部結構都提供了大量意見和技術的導彈,他認不出來才有鬼了,別的不說,和前世的迎擊8如出一轍的彈體和彈翼就足夠證明它的身份。
更別說在那兒掛導彈的,還有蘇衛華這小子。
這枚導彈沒有助推器,看起來比艦射/岸艦版要短一截,也就更加協調優美。
劉所向參會人員介紹道:“本來我們把掛架改好了,但是往上面掛什麼的時候,有些犯難,沒東西掛啊,除了紅外空空導彈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制導武器。就在這個時候,搞空射反艦導彈的同志找到了我們,我們缺彈,他們缺飛機,正好。”
對於蘇衛華他們來說,想要試驗空射型固體反艦彈,卻是找不到掛載機,炸5還沒改出來,其他的就更別說了,攻5的多用途型也還在研製中,圖4沒往這個方向改,畢竟他們的最終使命是特種機,試驗遠端布撒器不需要改裝,還可以接受,專門改一次來發射導彈就沒有必要。
結果在空裝局那頭,知道了別6改裝的專案,兩方簡直是瞌睡來了遇到枕頭,雙向奔赴,一拍即合。
“新飛機加新導彈,有沒有把握?”防工委總工問道。
“有把握,試過的。而且為了發射這個導彈,我們還對機上的雷達進行了一定的改裝,實戰可能還不行,但用於試驗是夠了。”
對於固體反艦導彈來說,只要能夠提供目標距離和方位就行,都不用太精確,大差不差就可以,甚至極端情況下,手輸資料理論上也不是不行。
蘇衛華沒有來得及過來和高振東說話,遠遠的打了個招呼之後,他就和別6改裝的同志們一起上了飛機,他要作為射手在別6上發射導彈,這事兒改飛機的同志可沒他熟悉。
高振東和他揮揮手打了個招呼,防工委總工笑問:“振東,那邊有熟人?”
“嗯,我的大學同學,參與固體反艦彈的制導系統工作。”高振東點頭。
“嚯,你們班藏龍臥虎啊。”總工很是高興,這樣的同學,越多越好。
“還可以吧,還有個同學,是便攜防空導彈的制導系統負責人。”不知不覺中,林連偉、蘇衛華都已經站上了更高的高度。這也不算啥,高振東知道的,幾十年後好幾款新銳作戰飛機的總師,大學裡是室友。
他這話說得輕描淡寫,但是其他同志都側目而視,這什麼班級,涉及到好多款導彈,一位副總師,一位子系統負責人,一位制導系統的核心骨幹,牛逼上了天簡直是。
能聽得出來,這位高總工的本專業,大機率是搞自動化之類的專業,從他兩個同學都是制導系統的核心骨幹就能看出來。至於他怎麼對磁異探測、聲吶等等都有想法,這就是人家自己的本事了。
等飛機上天等了很久,別6這飛機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他的起落架入水之後,是要現拆的,沒有自動收放的能力,把飛機推下水,然後拆起落架,如果降落之後要上岸,流程就反過來,在水裡裝上起落架,然後再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