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們的專案安排,都是很理智很剋制的,充分的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先後順序和技術傳承考慮非常周到,並且一個工程,往往承擔著不止一個任務。
高振東前世,衛星這個事情雖然在58年就開始規劃和討論,但是我們非常科學和理智的沒有盲目急著上馬,而是在邱小姐出閣1年後,才正式決定上馬這個事情,而正式的展開研製,則是在射程2800公里的戰鼓三號導彈成功之後,利用戰鼓三號的一、二級作為基礎,搞出來征途一號運載火箭,正式開啟了我國航天事業的征程。
而征途一號的成功,又反哺了戰鼓系列導彈後續型號的研製。
這裡面既有技術的傳承和發展,又有資金、資源安排的原因。
而到了這個世界,事情有所不同了,但是脈絡卻是差不多的,同樣是邱小姐出閣之後,同樣是在液體導彈成功之後,雖然這個液體導彈的射程只有1700公里,可是很多技術,已經是新技術了。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燃料,1700公里的導彈,用的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毒發燃料。
我們的征途系列火箭,用這種燃料的早期型號可不少。
對於總工的這個提議,防工委領導倒是很有興趣。
“嗯,你說得有道理,現在兩彈都成功了,可以考慮抽調一定的人員、裝置、資金、資源來搞這個事情了。”
委總工笑道:“而且這個事情的第一步,其實已經在展開了。”
領導一驚:“嗯?有這事兒?我怎麼不知道?”
他很清楚,委裡迄今為止,尚未為“一星”的事情安排任何資金和正式計劃。
能繞過他就開始?他還真就不信了。
總工提醒他:“你忘記了?在前不久的會議上,高振東提過,論證一到兩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用於日後所有的液體彈道導彈、運載火箭的動力來使用,得到大家的一致同意。這個事情,現在已經開始了,液體火箭發動機已經論證完畢,正在展開研製。”
領導這才想起來,是有這麼個事情,雖然到現在為止還只是為彈道導彈服務,但是論證的時候,已經考慮了兼顧運載火箭使用的需求。
“啊,對對對,是有這麼個事情。”他這一提醒,領導馬上就想起來了。
“這樣,你找業內知名的同志,詢問一下他們對這個事情的意見,在這個事情上,他們的意見非常的重要,必要的時候,請他們的各自打個報告上來。”
在抓大方向這一點上,以解決具體技術問題見長的高振東,比起歷經千辛萬苦才回到國內,以及早就在這個方向上含辛茹苦的前輩們,尚有所不如。
“好的,我這就去辦這個事情。”
——
星期二,高振東照例來到京城工大,今天是他上課的日子。
現在京城工大除了機電學院,認識他的人也不少了,和他打招呼的人也很多,不過今天有一個和他打招呼的同志是比較特殊的。這位是來邀請他去看試驗的。
來人是羅教授,是在高振東辦公室門口專門等著他的。
“高教授,今天下午沒課吧?”
高振東的課都在上午,下午一般是留著解決教學問題的,沒課。
“沒有,有事兒?”高振東語帶興奮,羅教授啊,看他這表情就知道,絕對有好事兒。
“那就太好了,下午末敏彈正式測試,你一定要來看看。”羅教授說出了自己的目的,作為末敏彈的發起人和主心骨,平時高振東可以不在,但是正式測試,是一定要來的。
高振東興奮的點點頭:“好嘞,你放心,我一定到。”
對於這個事情,他比羅教授還興奮,只要這個東西一旦成型,可以說,只要有了一定數量的高質量坦克,配合大量的5DL,再加上這個東西,北面就算有再多的裝甲洪流,我們也可以放下心來。
畢竟這東西,是當年大洋公約國家在老毛子鋼鐵洪流的威脅下搞出來的,不為別的,就只為了這一件事情。
下午一點半,高振東如約來到了靶場上,羅教授帶著學生已經在那裡等著了。
在一起的,還有導研院的陸工,他是末敏彈的探測系統的負責人,今天肯定也要在的。
類似的,還有搞降落傘的同志,同樣來自導研院。
除了他們之外,就是陸裝局的同志了,他們對這個東西也是期盼已久,這玩意在戰術上的靈活性,以及對裝甲部隊的針對性,實在是太強了。
所以陸裝局的同志甚至還分了兩撥,一撥是炮兵的,一撥是裝甲兵的,一個負責打,還有一個負責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