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是知道他們的擔心,高振東笑道:“你們不用等那個器件,那東西的指令集和相容性,與DJS61是高度相容的,有繼承性,包括介面也是如此,需要改動的地方不多。”
這就是在一個通用架構上發展的好處,高振東前世的Wintel聯盟,能各自發展成那個樣子,與良好的相容性分不開,雖然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但是至少在前期,是非常有利的。
至少在高振東看來,為相容性付出代價,總比為介面付出代價要強得多。
莫總他們一離開,高振東禁不住哼起歌來。
嘿嘿,如果連鐳射陀螺儀都搞定了,那麼自己的那些想法就又接近了一步。
——
時間已經是10月,天氣越來越冷,大漠腹地,寒風料峭。
這是一個夜晚,基地裡的一個發射架上,一枚銀光閃閃的導彈高高矗立。
看起來個頭和一年多前發射的戰鼓一,相差不大,連外形都差不太多。
穿著防化服的戰士們往來穿梭,正在忙碌著。
一群人站在遠處,看著正在工作的戰士們。
“這個戰鼓二號,總算是搞出來了,不知道這次試射結果怎麼樣。”
說這個話的,正是戰鼓一號,同時也是戰鼓二號的型號總師金總,在他的旁邊,還站著搞發動機的蔡總、搞制導系統的張總等子系統老總。
這位張總,正是高振東五道口學院的師兄。
張總聽見老總的話,樂呵呵的非常樂觀:“這東西我還是比較樂觀的,至少我的那部分是如此。這東西換用了捷聯慣導,控制系統用的DJS60DJ,雖然精度沒有太大改觀,但至少把慣性平臺和控制系統的重量節約下來,送給老蔡那邊裝燃料了,而且捷聯慣導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導彈的射程。”
戰鼓一之所以打不遠,除了液發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是打遠了沒用,打不準,這貨連慣性導航系統都不完善。
就算把理論射程撐到1500公里,但是落點會落在哪裡,誰都不知道。這個事情要真說起來,髒三可就不困了。
蔡總也比較樂觀:“應該不差,至少硬射程打出指標要求是沒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能不能打出足夠的圓機率誤差的事情。”
張總聽見這個不樂意了,幾個意思?別忘了,你的火箭燃料還是我師弟給你解決的呢。
“你放心,1000米的圓機率還是能打出來的。這也就是這導彈射程不太遠,星光制導也還沒成熟,否則還能更好一點。”
別看1000米的看起來誤差大得誇張,但是要考慮這東西原本是準備用來裝什麼戰鬥部的。
原本的戰鼓二號,誤差是1500至3000米,就靠這個資料,就足夠成為我們第一型正式服役的彈道導彈了。
而在張總手上,有了全慣性導航,還有DJS60DJ的運算能力,他也沒辜負自己師弟的好意,拼了命把戰鼓二號導彈的CEP降低到了1000米。
不過對於星光制導,DJS60DJ還是差點兒意思,而且戰鼓二這個射程,上星光制導好像有點奢侈了。
說到這裡,張總笑道:“老蔡,不是說你發動機的新燃料能夠常溫長期儲存嘛,怎麼還要戰士們帶著防毒面具現加?”
偏二甲肼是有劇毒的。
蔡總倒也不以為意:“這不是全流程試驗嘛,所以從加註燃料開始咯。你放心,我們做過儲存試驗,這個燃料在彈上儲存半年,沒有任何問題。”
看著這兩位同志,金總也在笑,戰鼓二號相對戰鼓一號,除了兩種戰鬥部暫時只搞出來一種之外,最大的改進,就在這兩個人身上了。
所以他們兩個鬥嘴是最頻繁的。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準備工作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