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有道理啊,資料如果使用全盤面訪問,那這個保護可就沒法做了,高總工連這種細節都提前考慮到了。
看來傳說中說他不但理論精深,實際應用經驗也是極為豐富、考慮周到,果然不假。
見大家對這個都有了概念,高振東道:“下面我說一下我對磁碟儲存結構的設計。首先,這個儲存裝置的儲存盤和讀取機構是分離的,和磁帶一樣。”
高振東也考慮過硬碟的問題,不過仔細想想,在沒有巨磁阻磁頭之前,硬碟的儲存密度不大上得來,哪怕上了密封盤體、剛性碟片、高速旋轉,其在這個時代最核心的需求——儲存密度也是和開放式磁碟相去不遠,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靠堆碟片數量來提升容量。
這樣一來,硬碟的意義就暫時不是非常的突出了。
這年頭,計算機本身速度是不快的,儲存裝置與計算機效能之間的主要矛盾是容量,資源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高振東就只好抓主要矛盾。
另外,還有一個主要矛盾是成本,這一點上,開放式可移動碟片就比封閉盤體要優越不少,讀取機構帶來的成本是一次性的,對於增大容量來說,只要生產碟片就好了,這就很便宜,每一分錢都花到了擴容上面。
硬碟,或者說大容量大密度高速度的外部儲存裝置,高振東就準備暫時往後放一放。
對於高振東這個想法,大家沒有任何異議,在這方面,考慮能比他周全的人,沒有,而且是世界範圍內。
見大家沒有意見,高振東在黑板上畫下了碟片示意圖。
“碟片的基本結構,剛才我已經說過了,對於碟片本身,我的考慮是柔性材料,也就是塑膠,內孔直徑2.5cm,外圈在實際讀取時留出一定冗餘,內外圈非資料儲存區佔直徑長度共計3cm,剩下一個寬度6cm的環用於儲存資料。”
高振東說得很清晰,配合黑板上的圖,所有人都沒有打斷他,因為聽得很明白。
&n,我準備劃分為20圈,即20條磁軌……”高振東在圖上的環裡畫了一些圓圈。
“每條磁軌分為9個扇區……”他用線段把其中一個圓圈分割成很多段。
“每個扇區512位元組……”他用大花括號把其中一段括起來,寫了一個“512Byte”。
池總工已經算完,會搶答了。
“90千位元組!”
高振東點點頭:“對,90kB。這個容量對於現有的絕大部分應用來說,是足夠的。”
其實這不是理論極限容量,不過高振東規劃的格式化後容量,就是這麼大。實際操作中,是需要冗餘的,這些會佔用物理空間。
這時候的軟體,功能沒那麼豐富,亂七八糟的其他東西也完全沒有,基本上都是僅僅為了核心目標功能服務的,所以這個容量完全夠用。
本來可以做雙面的,但是高振東考慮到儘量減少第一個里程碑產品的複雜度,增加成功率,加快裝置的研發速度,乾脆連雙面都往後放放,做單面就好。
這個東西,有和沒有才是核心,至於單面雙面,交給同志們改進就好。
單面也很夠了,後世的5.25寸單面低密盤,容量是180k,和高振東這個設計的區別只有一個——它是40磁軌的。
兩者其實尺寸差不多,但高振東考慮到時代不同帶來的機械精密度問題,降低了磁軌密度。
這個話題,其他人插不上嘴,因為完全不懂,不過池總工他們就沒問題了。
運算所的同志在腦袋裡模擬、計算、思考了一會兒,紛紛發出了類似後世巨硬比爾.大門的感慨。
“90kB啊,這個容量好大。”
“用不完,真的用不完!”
“對於個人使用者來說,90kB實在是太大了。”
“夠用了夠用了。”
“……”
看著他們,高振東的臉頰直抽抽,他也不好吐槽你們別的不說,這方面倒是和門神保持了高度一致。
只好笑道:“這個容量暫時夠用,先用著。”
他們在考慮的是容量的問題,但是負責其他部分的同志要考慮的事情就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