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方案被他們起名為“飛劍614”,算是一個不太正式的內部名稱,估計起名字的同志,看過著名的太監神作《蜀山劍俠傳》並且印象深刻。
看見高振東笑了,林連偉非常得意。
“怎麼樣,老高,這個飛劍614不錯吧?”兩人是老同學了,相處非常隨意,換成其他人,即便有這個心思,估計也不好意思這麼說。
高振東笑而不語,還在看方案細節。
不過飛劍614的型號總師馮總可是老同志了,經驗豐富,包括看臉色的經驗。
“高總工,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對方這種笑而不語又不加誇讚的表現,明顯是方案有缺陷。
高振東笑道:“我再看看,是有一些需要調整的地方。”
這話反而讓馮總他們放下心來,有明確問題,有調整的方向就好,至少說明方案裡的問題被看出來了,能夠立刻得到改正和最佳化,而不是帶病前行。
看了一會兒,高振東放下了方案,馮總幾人都帶著期待看著他。
高振東理了理自己心裡的想法:“我們一條一條說吧。”
“首先這個彈體直徑,儘量細一點,90有點高了,哪怕長一點也沒事,70mm左右就可以了,再大,阻力太大。”
實際上,不論是花旗佬還是老毛子,成熟後的便攜防空導彈,都是彈徑70mm,長徑比和大量空空導彈一樣,都在20以上。
馮總皺了皺眉頭:“高總,我們是考慮到太細了不好佈置。”
高振東笑道:“這是個最輕的輕型彈,能夠攜帶的發射藥是有限的,射程和射高是最大的矛盾,其他都要讓位於這個目標,而且,這個的作戰區域就是在中低空,你們想起來什麼沒有?”
實際上,導研院也知道這個彈要的就是在極為有限的彈體裡,把射程射高做足,所以總師馮總是搞氣動出身的,反應很快:“高總,你的意思是,中低空空氣密度高,阻力更大?”
高振東點點頭:“對,所以這個彈的設計和取捨,和在中高空為主、而且載機還可以賦予初始動能的空空導彈不太一樣。空空彈的子系統可以借鑑和套用,但是總體方案肯定不同。”
馮總這下子明白了:“高總,你的意思,是首先要儘量減輕彈重和阻力?”
不愧是導研院的老經驗了,反應就是快,而且方向還準。
“對了,有了這個目標,其餘幾個需要改動的地方就很明顯了。比如這個……”
高振東將筆指向了結構簡圖裡的一個艙段。
林連偉看著都驚呆了:“老高,冷卻都不要了?那紅外導引頭的靈敏度可沒那麼高了,我們想要的打迎頭的能力可能就極大削弱甚至沒有了啊。”
高振東笑了:“打迎頭肯定是要保留的,這是這個導彈最大的優勢。”
不論是花旗佬的紅眼還是數年後老毛子的箭2,都沒有打迎頭的能力,再加上2馬赫不到的速度,對於速度快一點的固定翼戰機,既不能在其發起攻擊前破壞其飛行姿態,在其攻擊後脫離過程中,由於導彈速度不高,威脅也相對有限。
不過打直升機的話倒是沒這個顧慮,直升機飛得太慢了,追尾也能很輕鬆的追上。
“那你連製冷都不要了?”
“誰說不要了?製冷還是製冷,但是最重的氣瓶,放在這裡!”高振東指了指發射筒的下方。
氣瓶是個壓力容器,結構加材質,份量可不輕。
“放在外面?”導研院的同志們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不過等從詫異中恢復過來,再仔細一想,妙啊!
“這個法子好像不錯,能有效減輕彈體的重量。”雖然氣瓶還是那麼重,但是導彈不用帶著這玩意往上飛啊。
“把重量集中在最前部,導彈和發射筒太長導致的重心平衡問題也比較好解決了。”
“嗯,對對,放在這裡,還不用顧忌壓力容器壁厚帶來的直徑不能太小的問題,能自由發揮容器的大小和形狀。”壁厚比較大的時候,直徑小了容積率會非常難看,容積率難看了就得加長,加長就得增重……
高振東笑道:“導彈是個系統,我們要在系統裡面去考慮事情,而且不同的系統,要求和考慮是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對於空空導彈,一次性的是導彈,主戰兵器是飛機,所以我們要在系統總重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儘量減少飛機的死重和複雜度……”
馮總一拍大腿:“對對對,高總這話讓我茅塞頓開,這個便攜防空彈裡,防空彈是主戰兵器,這套筒子和殼子不是決定兵器效能的主要因素。”
高振東笑了:“對,所以把氣瓶放在發射筒上,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而且這樣還有個好處……”
大家都看著他,很好奇還有什麼好處。 高振東指了指導彈:“如果萬一在開啟冷卻後,卻沒有找到發射機會而取消發射的話,外接式氣瓶比內建在彈體裡的,更換補充起來可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