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被這一眼搞得魂兒都飛了,半天才呆呆的轉身,顫顫巍巍的進了自家門。
一進家門,就看見自家妹子一臉鄙視的看著自己,嘴裡吐出一個字兒來。
“慫!”
——
隔天上班,廠裡通知就貼出來了,勤雜工許大茂,因為思想問題,被勒令反省,工資一擼到底,和秦懷茹一樣了。
也不對,秦懷茹這個月開始,比他高,烈火科技獎雖然沒她份兒,但是她過去一年跟著易中海參加了不少課題,幹了不少工作,提前轉正了。烈火科技獎之後廠裡開始一年一度的評級,她雖然還沒能漲到二級,但是一級半卻是有的。
一年漲一級這種事情,哪兒來那麼多,很難的啦。
高振東沒有注意這種小事情,他正在和長劍機械廠的駱總談事情。
隨著61火和61槍族的定型,反坦克導彈的定型時間也開始迫近。
“現在換用特定波長的紅外管之後,效果怎麼樣?”
原本的紅外測角儀非常容易受到發動機尾焰的干擾,導致在發動機燒完之前,命中率比較難看,高振東建議他們使用與發動機尾焰波長迥異的紅外發光管和紅外光敏元件。
——專門調製成分的碲汞鎘感測器。
不過碲汞鎘晶體的製造非常耗時,既然要用特定波長的感光元件,那已經制造好的碲汞鎘晶體就不能用,得造新的。
雖然在高振東的指導下,俞允成他們調整了碲汞鎘晶體的再結晶時間,但是一整套工藝下來,二十來天還是要的,所以自從上次高振東提了改進建議之後,雖然1761和長劍機械廠緊趕慢趕,各製造工序和試驗環節一刻不停,但還是花了一個來月才搞好這個事情。
駱總今天趕過來,除了彙報進度之外,有一小部分原因也是為了這個事情。
提起這個,駱總可高興了:“很好,大大的改善了近距離,總算是把近距離的命中率,拉到平均水平線上了,現在總體的命中率是80%,在各階段基本一致,浮動不大。”
採用手動控制的一代反坦克導彈,近距離命中率是非常難看的,60%算是正常,距離太近,射手根本調整不過來,或者一激動,超調了。
而採用瞄準線半主動制導的二代導彈,命中率就好看多了,只需要瞄準線瞄準,剩下的事情交給系統。
而採用紅外測角儀的單兵反坦克導彈,正是標準的瞄準線半主動,雖然由於技術現狀問題,離高振東前世二代彈無干擾狀態下打靶命中率還有一些距離,但是和同期的導彈相比,那真是吊起來打。
“那現在還有別的問題沒有?”
“暫時沒有發現,命中率、威力、攜行效能、維護效能這些都內部試驗過了,沒發現什麼問題。”
高振東點點頭,那看來能走下一步了。
“那你們自己把壽命加速評估試驗先做一做,準備送雪城試驗中心和各地試用部隊吧。”
壽命加速評估技術能的確加速,但是還是要一點時間的,可以安排起來了。
以前沒有這個技術的時候,到這一步就已經可以送雪城和試用了,不過現在有了這個技術,還是先自己試一試,萬一有問題也好改,免得浪費那邊的試驗經費和資源。
欲速則不達,而且這個反坦克導彈提前這麼多,時間充裕得很。
“嗯,用新測角儀打過之後,我們就已經在準備了,估計現在已經開展起來了。”
駱總他們在這方面經驗很豐富,早就準備了。
說到這裡,駱總有些猶豫,像是想說什麼,又不好說的樣子。
高振東很敏銳的發現了,直接問道:“怎麼?有什麼想說的事情麼?儘管說,不要有顧慮。”
駱總想了想,開口道:“前幾天我去防工委辦事,聽到一點車載重型彈那邊的訊息。”
車載重型彈?駱總要不說,高振東都差點把這東西忘記了。
長劍廠搞這個彈,就是高振東反對仿製SS.11,提出先搞單兵反坦克導彈無果之後,長劍廠福至心靈,主動找上防工委、高振東和部隊那邊,自籌資金也要上的結果。
結果這個彈一路基本順利,高振東早八輩子就把那個車載重型彈的事情給扔一邊兒去了。
那個彈註定搞不成,不是說一定仿製不出來,估計多花點時間還是有可能的。
但是仿製出來不等於成功,仿製物件SS.11原本就先天不足,高振東雖然幫忙解決了一個最大問題——孃胎裡的控制律問題,估計現在是能打得準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