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知道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但眾人還是鬨堂大笑。
乍一看,的確是這樣,核心三大件,紅外有眉目了,戰鬥部也驗證過了,就剩個降落傘了。
陸軍的同志二話不說:“搞!這個東西只要能實現振東同志描述的一半,那就已經是能極大改變戰術環境的重要裝備了,這個都不搞,那就沒什麼值得搞的了。”
裝甲兵這邊笑道:“搞吧搞吧,搞出來先給我們看看,要真是如你所說,我們還得早做應對。”
這個會他開得是既開心又尷尬,誰叫這玩意唯一的目標,就是打裝甲力量呢。
炮兵這邊,想得更多一些:“搞吧,越快越好,如果這東西好用,我們怕是得再搞個火箭炮。現在在研的是130的,恰好裝不下。”
現在這個火箭炮短點也就罷了,大不了少裝幾枚子彈藥,但是130mm的口徑和10km的射程就讓他們很難繃了。
身管火炮看起來也不是不能用,可是要達到相同的火力密集度和打擊突然性,毫無疑問是不如火箭炮的,一炮兩枚一炮兩枚的打,一個炮營得啃哧吭哧打好多炮才能達到一門多管火箭炮一次全彈發射的效果。
為什麼凡是大陸軍主義的軍隊,都拼了老命的發展各種火箭炮?無他,這東西的確好用。
至於說什麼“特窮”能讓火箭炮毫無用武之地這種屁話,聽聽就好,那玩意就沒碰上過什麼正兒八經的火箭炮急襲。
高振東想了想,主動提出了建議。
“各位領導,考慮到炮兵這邊使用的話,可以考慮將口徑縮減到110mm,雖然會造成威力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總體來說,對於現有作戰目標區別不是很大。”
對於這個時候的坦克頂甲和發動機蓋板來說,150mm和250mm的破甲深度沒什麼區別,都是一發入魂。
&nm的火箭炮,那你為什麼不縮減到120mm就行?”陸軍的同志不幹了,威力要變小?這可太討厭了!很難接受啊。
&nm、130mm榴彈炮的存在,特別是122。這個口徑想裝120mm口徑末敏彈是裝不下的,110mm就差不多可以了。這能夠有效的把這個彈藥的使用編制進一步下放,提升戰術靈活性。雖然預估122只能裝一枚末敏彈,但是能裝得下,意義就不同了。”
122彈比152短,所以只能裝一枚末敏彈了。末敏彈口徑縮了,長度卻是縮不了多少的,大約3倍口徑範圍內,裝藥的長度是能影響到破甲深度的,不過再往上就沒有意義了。
&nm重炮,在這個時候可是配屬到軍一級的,這個級別太高了,反應速度太慢,靈活性也不夠。
這個問題,高振東也是剛才聽炮兵的同志說起火箭炮的時候才想起來,自己前世的時候,155、122都是往下放了的,大致是155旅炮,122營炮。
噢,能有更多的炮能打?那沒事兒了。部隊的同志,對此很滿意。
“數量也是一種質量”——弗拉基米爾·伊里奇。
事情基本上是就這麼定下來了,皆大歡喜。
羅教授心裡那個美啊,就過來坐了半天,課題就到手了,而且還是這種重量級的課題,有多重量級,看看來的部隊代表級別就知道了。
散了會,來自部隊的幾位同志並沒有走,和防工委領導聚在一起聊天,其實說是聊天也不合適,他們之間需要交流的事情,遠遠不止今天這個末敏彈。
來都來了,順便說說別的。
高振東正收拾東西準備退場,正在扎堆說話的防工委領導突然抬起手招呼他:“來來來,振東,你過來一下,一起聽聽。”
嗯?你們說話也是我能聽的?高振東放下正在收拾的資料,走了過去。
他剛離開,就有一名戰士走到了他扔下的資料旁站著,也不幫忙收拾,只是在旁邊站著。
高振東走到一群都算得上是老頭子的大佬旁邊,也不說話,你叫我來聽聽,我就只是聽聽。
這個時候,陸軍的同志正在嘲笑炮兵那邊,他們主要是負責的裝備方向不同,陸軍和炮兵是沒分開的,炮兵是陸軍的一部分,只是火炮類裝備太過重要,被單拎出來了而已,裝甲兵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