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防工委的領導反應過來了:“振東同志,你的意思,是設計幾種有血緣關係的槍?”
高振東點點頭:“是的,在現在這一代槍械上,我們只實現了班組武器的彈藥通用,半自動、衝鋒槍、班用機槍都用同一種彈藥,但是我想,這遠遠不夠,我們不妨走得更遠一點。”
這一代的班組武器,除了彈藥通用之外,甚至連供彈具都沒做到通用。
SKS用的10發彈倉,5發橋夾供彈。
AK47用的30發彈匣供彈。
RPD輕機槍用的100發彈鏈供彈,它下面掛著那個看起來像彈鼓的東西,實際上就是個圓形的鐵皮盒子,用來裝彈鏈的,叫彈鏈盒,和彈鼓沒有半毛錢關係。
高振東繼續說著他的槍族化思想:“我的想法,是把班用輕機槍和自動步槍納入一個槍族進行設計,他們之間共用大部分零件或者元件,比如槍機、自動裝置、擊發元件、供彈元件等等。”
大家仔細一想,覺得有門。
“這個想法不錯啊,這樣在戰場上就能用戰損的槍迅速組合、修復出一批能用的武器了。”
“不只是戰場上,平時維護也很有好處。”
“豈止維護啊,生產也有好處啊,通用的零部件越多,生產成本就越低。”
“不過這樣一來,步槍和班用輕機槍豈不是沒有區別了?那還要班用輕機槍做什麼?”
高振東聽到這裡,笑著解釋道:“這位同志問得好啊。班用輕機槍,可以透過換用重型長槍管,在槍彈不變的前提下,獲得更好的彈道效能,有效射程也能比步槍更大。”
“同時,班用機槍由於重量限制相對較為寬鬆,在設計上會有更大的冗餘,這樣結合重槍管更好的散熱能力,其射速限制以及火力持續性可就比步槍好太多了。”
大家一聽,誒,對啊,這幾點,不就是班用輕機槍比自動步槍更強的地方嘛。
“高主任說得有道理,一根重槍管,能解決班用機槍80%的問題。”
高振東笑道:“如果我們把這根槍管和提把連線,搞成快拆的,同時槍族供彈具通用”
說到供彈具通用,就不得不提小鬼子著名腦洞:彈鬥供彈、邊打邊給子彈上油的歪把子機槍了,要說他們的想法,的確是好的,就是這個實現的方法吧,有點走偏。
所以要論心胸寬闊,小鬼子除了少數人之外,不見得真的寬闊,但是要論腦洞大開,那真是連花旗佬也比不上啊。
大家一聽高振東這話,眼睛亮了,這話靠譜。
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輕機槍的火力輸出,同時也簡化了後勤,在緊急的時候,不用經過重新裝填供彈具,就能直接使用現成彈藥。
這一點,在分秒必爭的戰場上,可是太有用了。
至於機槍彈鏈、彈匣雙路供彈,高振東沒提,那是通用機槍的事情,機構過於複雜,付出的重量、可維護性等代價太大,步子太大容易扯著那啥。
高振東最後說的話,把他的真實想法隱藏在了其中:“這個槍族一支突擊步槍負責突擊,一支班用機槍負責班組支援火力,這樣一來,班組的火力搭配就比較完善了。”
突擊步槍!
這就是高振東想說的話,什麼槍適合突擊,當然是火力猛烈,攜行方便,利於戰鬥動作的展開的槍了,太長了不行,單發或者半自動更是不合適了,火力羸弱,突擊不起來。
使用方代表一聽這話,覺得太對味兒了,高主任不愧是從戰場上下來的人:“突擊步槍?班用機槍?好,這個名字好。”
這個名字一聽就透出一股子鐵血的味道,相比自動步槍這種平直的名字,無疑“突擊步槍”幾個字更對他們的胃口。
不論這槍做成什麼樣,“突擊步槍”這個名字,我們要定了!
圍繞著高振東的想法,大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這個想法很好啊,體系化的解決班組武器問題,最大程度做到通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後勤維護效能,也能提高作戰效率。”
“可是這就意味著我們前面很多工作都白做了。”
“這個事情的變化太大了,估計這個會議定不下來,但是這個技術路線是很好的,要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