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高振東正改論文呢,俞允成過來了:“高主任,我們今天決定借你的東風,先拉紅寶石單晶試試,你來坐個鎮唄。”
高振東把筆一收:“走走走,我去看看。”
看來應該是俞允成看出紅寶石對於高振東手上的事情很重要,加快了進度。
兩人來到單晶爐實驗室,所有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了,氧化鋁粉在單晶爐中,堆成了一個饅頭型。
人們把從計算機房接了兩條線過來,一條給顯示器用,一條給鍵盤用,這實驗室裡就只有高振東那臺djs59的顯示器和鍵盤在這裡。
雖然距離比較長,好在這個時候的裝置訊號電平都比較高,工作倒也挺正常。
螢幕上的程式,是高振東寫的,他很熟悉那個介面。
與日後組態軟體、工控軟體的介面上全是圖形化的儀表不同,為了節約資源,這個控制程式是採用滾動輸出引數的形式,工作起來對工作人員的專注度要求略高一些。
高振東對這個雖然不太滿意,可是俞允成他們卻是覺得已經非常好了,擱幾個月前,根本想都不敢想能用上這玩意。
“高主任,你來開始吧。”俞允成笑道。
高振東也沒推辭,下達了啟動指令:“熔料!”
科研組的人員按下了電源開關,在一陣“嗡嗡”的電流聲中,熱浪漸漸從單晶爐爐身散發開來。
這個過程很漫長,要一到兩小時。
過程中,俞允成不斷下達著指令。
“注意真空度。”
“爐溫多少了?”
“真空度快超標了,停止加溫。”雖然有計算機在自動控制,可是俞允成還是忍不住叮囑試驗人員,畢竟這年頭的機器裝置,可靠性不是那麼好,必要的人為干預或者監視還是必要的。
機器保證控制精確度,人工保證可靠性。
辦法雖土,可是管用啊。
“熔料快差不多了,降溫,升坩堝,降功率至引晶功率。”
引晶的功率比熔料功率要小,否則料液流動性太強,引不起來。
而這個引晶功率的具體數值,針對不同的材料,是不一樣的。都是先根據高振東給的熱場和成晶的經驗和理論進行推算,得到一個比較小的範圍,然後一點點在這個範圍裡,試驗到最合適的具體數值。
俞允成他們在前面的工作中,已經把氧化鋁的這個合適的數值試出來了。
“好,升鍋至引晶位,降籽晶,通氬氣,壓強0.xkg。”
早已夾好的籽晶在籽晶臂的控制下,下降到坩堝中液麵上方几毫米處。
“下種!”
“溫度可以了,引晶。”
為了這個準確的引晶溫度,俞允成在前面的實驗中甚至用了兩顆切割下來的籽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