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砍頭戰鬥部(4k)
應該是他們想用雷達高度計替代膜盒式氣壓計,原理搞通了,但是DJS59體積太大,光為了一個高度問題弄這麼大個東西進去得不償失。
不過還是老規矩啊,不能挑明啊。
“噢~~~這樣啊~~~”
聽見高振東這反應,林連偉眼睛一亮,又來了,又來了,和振東對話那熟悉的感覺又來了。
果不其然,高振東下面說出來的話和以前如出一轍:“如果只是想透過電磁波獲得距離的話,不一定需要DJS59那麼大個裝置的。”
這話聽得旁邊兩人精神一振,特別是蘇衛華,林連偉是導研院指派協助他的,他才是正主。
他斟酌著語言,謹慎的開了口:“那個.振東,如果不涉及你們的秘密的話,能否”
換成林連偉,肯定就淡定等著高振東開口了。
高振東笑道:“就是個基礎原理,沒什麼秘密可言的。”
“你可以從運動物體向目標發射三角波調製的連續調頻波,把接收到的反射波和從發射機耦合過來的發射波混頻,兩者輸出的差頻就與距離有關。”
“用頻率計數器測出差頻,簡單的換算就可以得到距離了,這個換算不需要用到計算機。這種方式是用連續波方式工作,要用 2個天線,一個發射一個接收。”
“頻率計數器可比DJS59簡單多了,呵呵,不過,這種方式也有缺陷,一來,精度不會太高,二來,要麼保證電磁波主瓣對目標的指向性,要麼目標有一塊足夠大的連續表面。”
最後這句話,其實已經點得非常明白了,什麼東西有足夠大的連續表面,海面、大地。
這其實就是調頻無線電高度表,優點是結構簡單技術難度低,缺點就是精度一般,但是對於這個時候,非掠海飛行高度的反艦導彈來說是足夠了,搞得好一點的,掠海飛行也不是不可能。
蘇衛華一聽,茅塞頓開,在自己腦袋上拍了一下:“這個辦法好,體積重量都不大,原理簡單,明確可行。我是拿到新技術,就把最基礎的原理給扔一邊去了。”
為了技術而技術嘛,這情況高振東前世在網上看到的多了去了。
“看來還是基礎不夠紮實,要多學啊。振東,我敬你一杯,你這次不但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而且還給我上了一課啊。”
高振東也不謙虛,端杯子和他碰了一個,提前解決你一個幾年後都沒解決的問題,你敬一杯酒,不虧嘛。
轉頭就看見林連偉在那兒抓耳撓腮,這同志是想起什麼自己的問題了?
猶豫了半天的林連偉,突然想起一個事情來,高振東不是我們院的技術顧問嘛,那沒事兒了,可以問。
蘇衛華的專案他不能替人家把話說出來,自己的專案就問題不大了,而且自己是問問題,不是把東西傳出去。
林連偉頓時覺得天地都寬了,樂顛顛的道:“振東,我最近被調去支援我屁股後面的人了,有個小問題,你搞材料的,看看能不能出出主意。”
這話一說,蘇衛華去上廁所了,他的事情,林連偉是參與了的,能在旁邊聽,林連偉的事情,他可沒參與,懂的都懂。
“你屁股後面?連偉,看來是走在其他人前面了?哈哈。”
林連偉笑道:“什麼走在其他人前面。我原來是搞導引頭的,自從伱幫我們解決了導引頭致冷問題後,我就被調去支援導引頭屁股後面的戰鬥部了。”
艹,原來是這麼個屁股後面,高振東心裡暗罵。
“我就直說了吧,戰鬥部威力有點小,碎片有點少,殺傷力不太夠。”
“增加碎片大小吧,碎片就更少,增加碎片重量吧,戰鬥部的總重就超限了,用輕質材料吧,存能不行,總之就是螺絲殼裡做道場,不是磕這兒就是碰著那兒。現在這個,用倒是也能用,但是對付大一點的飛機總感覺差那麼點意思。你搞材料的,有沒有什麼想法?”
高振東都不用想,答案現成的,前世逛軍網的時候網友津津樂道的砍頭戰鬥部:“你這個吧,其實不用找材料問題,你用結構問題解決。”
“結構?就那麼點空間,我怎麼弄。”
“來來來,我給你畫一個。”高振東摸出紙筆,就給林連偉畫了一個連續杆戰鬥部的示意圖。
連續杆戰鬥部是日後空空導彈大量使用的戰鬥部形式,簡單說就是把很多長杆首尾相連成一個環型,再摺疊成圓筒,放入戰鬥部外圓周。
戰鬥部起效的時候,會把這個圓環炸開向四周呈圓環狀擴散,如果在敵機頭部炸開,甚至有可能直接把機頭給切下來。
林連偉一聽,差點跳起來,倒不是他沒見過世面,而是高振東這反應速度太快了,而且提出來的方案,簡直就是為他的空空導彈量身定做的。
向後面招呼了一聲:“老蘇,可以出來了。”
然後顧不得自己的小酒量,端起杯子:“啥也不說了,老高,我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