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我能設計,但你們不會造(4k)
60年上班的第一天,高振東就接到了十二機部的通知,一天後,請他到十二機部討論叫溝通下一步計算機發展的事情。
接到這個通知,高振東決定今天不做別的,只做一件事:好好的回想一下未來幾十年計算機的發展歷程,並把它們合適的內容以規劃建議的形式,在會議上介紹出來。
這個事情不用靠抽獎抽或者浪費搜尋機會,不涉及技術細節的話,光靠高振東接觸過的計算機技術發展史就能大差不差。
畢竟從原理上說,自從半導體技術被髮明以後,六十年後的計算機和現在的計算機,在核心原理上沒有區別。
只要抓住最核心的幾個東西發展,就不會被甩太遠,有了高振東在,個別專案上還可能有所領先。
想了想,高振東在紙上寫下了幾個字。
——《計算機技術發展規劃及建議》
高振東一邊想,一邊寫,他不準備一下子拿出一個大而全的規劃建議來,很多技術,是要等技術條件發展到那一步才會產生和應用的。
高振東前世的導師曾經參加過類似規劃的編制,用他導師的話來說,做規劃要保證前瞻性、先進性、全面性、完整性,但是很忌諱的一點是貪心,貪大求全,什麼都想要,最終卻是分散了有限的資源,導致什麼都沒做好。
畢竟現實世界,是沒有“S”的,任何規劃的實現,都是需要資源的投入和時間的沉澱。
為什麼絕大多數國家,除了大戰略這種規劃的時間段能跨越很長之外,連能真正把“五年計劃”這種跨度的發展規劃做好的國家,都寥寥無幾。
而十二機部的高度,明顯是夠不著到制定戰略的層面,比如“以資訊科技為科學發展戰略之一”,這種話輪不到十二機部來說,那是更高層面的事情。
因而和十二機部的交流,更多是在戰術執行的層面,所以高振東就想集中在一些必須、影響深遠、意義重大的技術節點或者技術方向上。
高振東想著寫著,時間很快到了下午。
看看紙上,實際上留下的也沒多少條,很多都是寫上去發現不合適就給劃掉的。
比如他前世大火的人工智慧,他是第一時間就給寫上去了,然後就劃掉了。
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核心數學原理很早就出現了,也有一些應用,但是直到2010年之後才大面積抬頭,到2020年之後才火爆全網,不是沒有原因的。
高振東的導師曾經說過一個事情,有企業在2000年的時候就把神經網路引入到水利水文預報計算中,經過大量的資料學習之後,也還能算得過得去,但是有個小問題:慢!
對於沒有超級計算機的普通水文機構來說,等它把預報結果算出來,那洪水早都過去一兩天了。
其實際應用效果遠遠不如採用傳統方式或者經驗公式來得好。
對應的,在這個時候想要搞人工智慧,無疑是有點想多了。
最終,高振東只留下了幾條和裝備製造、普及推廣等息息相關的內容。
至於更長遠的,等到需要提出來的時候,高振東的影響力就應該足夠了,現在嘛,還差點兒。
心急吃不得熱豆腐,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感覺差不多了的高振東,停下了筆,讓自己休息一下。
這一休息,就讓高振東想起來,今天是星期天啊,雖然也上班,但是不耽誤抽獎次數的累積吧。
看了看自己的抽獎累積次數,果然,到了六次。
高振東決定抽一次,手上暫時先掐著5次應急就好。
意識掃過儲存庫中的那一摞材料,當看到材料名字的時候,高振東好不容易才剋制住了自己印刷轉手寫的衝動。
忍忍,忍忍,現在還暫時不需要,等到事情推動起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