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生氣的高主任(3k)
在場的人都有點不明所以,達到設計指標不需要那麼厚了啊。
4DL的人有一些不耐煩:“為了減重。”
高振東繼續道:“我做的鋼材我知道,592的密度與原鋼材應該相去不遠。既然其他條件都沒變,那結合592的密度,說明按照原厚度不變,也是可以滿足發動機功重比要求的,那誰來告訴我,為什麼要減薄裝甲厚度?”
這番話,直接把現場的人都炸懵了,對啊,既然功重比沒問題,為什麼要降低裝甲厚度,更好的裝甲鋼,同等厚度不是可以獲得更好的防禦力嗎?
高振東沒有停下自己的話:“我不知道你們抱著那個防彈設計指標不放,卻跑去減重是為了什麼,我和相關廠所的同志做過試驗,xx毫米厚的592,在xx法線角下,就可以防住12.7mm穿甲爆炸燃燒彈在75米射距下的射擊。”
一聽有如此的效能,防工委和使用方代表的眼睛都亮了,這個效能,是原來他們不敢想的。
&nm到12.7mm,差不多兩倍的口徑,帶來的威力提升可遠遠不止兩倍。
對啊,維持原厚度,車體正面能防住12.7mm穿爆燃的近距離射擊不好嗎,為什麼要抱著防住7.62mm彈的要求不放。
使用方代表站起來,對著高振東敬了個禮:“高主任,謝謝你!”
高振東轉頭對著他點頭致意,並沒有停下自己的話:“維持原厚度,既能極大的增加裝甲車輛的防護效能,提高戰士們的戰鬥力和生存率,又不用去考慮你們所說的什麼重心變化問題,就我個人意見來看,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
對於這種情況,高振東其實是有些生氣的,他說了關於這個問題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努力造出更好的裝甲鋼,是為了在同等條件下,戰士們在戰鬥中得到更好的保護,而不建議拿來拆東牆補西牆。”
這話說得有些尖銳,現場一片寂靜。
未幾,使用方代表正式向設計方提出:“同志,我們正式要求,不能削減裝甲重量。”
防工委領導一錘定音:“這個事情,就按照振東同志的意見辦。”
高振東並不怕得罪人,搞技術工作如果想永遠維持一團和氣,那是在給自己找麻煩,也是在給工作添麻煩,人還是要有一些正確的堅持。
前世的他,沒少看自己的導師與同事為了技術問題拍桌子打板凳,等到技術問題討論完,屁事兒沒有。
討論繼續進行,眼看著事情解決得差不多了,高振東也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些相關的情況,而在這裡還是如前世一般,無人想起。
這也正常,大家都是第一次做這東西,有些事情想不到也是沒有辦法。
好在你們暫時沒想到,高振東卻是知道的,特別是4DL在日後的針對性改進。
他趁著一個大家發言的空檔,舉起自己的手:“我有一些話,想說一下。”
防工委領導和使用方代表神色一喜,從高主任風格來看,從來不放空炮,應該是發現了什麼,有的放矢。
防工委領導看向高振東:“振東主任,請說。”
其他人也都看向了他,等著他發言,這位的本事和脾氣,剛才已經領教過了。
高振東環視一圈,向大家點頭致意,然後開口:“關於4DL的一部分細節,我有一些建議和意見。”
建議和意見,在評審會、驗收會等場合下,聽起來差不多,但是意義完全不同。
建議委婉一些,或者說從發言者的角度來看,這事你聽也行,不聽也行,但是最好聽進去。
意見就正式多了,意見這兩個字,一般是抓死了問題,問題的情況或者後果影響較大,肯定需要改進或者應對,才會用上這個詞,從發言者的角度來說,帶有一定的強制性。
最終如果落到正式成文的檔案上,建議原則來說可響應也可以不響應,意見那就是必須響應了。
寫標準的人都知道有兩個字:“宜”和“應”,在這裡,建議就是“宜”,意見就是“應”。
高振東繼續發言:“裝甲車的各大部件,我不是專業的,所以我說不出太多來,不過細節部分,我有一些想法。”
他站起身,走到掛在邊上的4DL設計圖紙旁邊,指著車體部分:“首先,剛才討論定下來射擊孔只有三個,這個數量有點少了,至少車體後部應該左右各加一個射擊孔,尾門上也增加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