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總工一臉不好意思的點點頭,這算是丟臉丟到系統外了:“是的,可以呼叫的庫存只有一萬,專門生產這個的1274廠月產只有不到3000。也就是說,現在只夠一臺的量。”
高振東想了想,安慰他們:“還好還好,暫時調整一下結構,不止一臺。”
“那夠幾臺?”
“三臺!”
這個訊息讓厲所長和池總工略微高興起來,一臺和三臺,雖然差得不多,可是實際上的效果不可同日而語,至少使用者的培訓不會那麼捉襟見肘了。
再說了,增加了200%呢,你別管增加了幾臺,你就說是不是200%吧。
對於高振東的話,兩人100%的相信,這是設計者,第一位製造者,他說可以,那就一定可以。
“那怎麼弄?你來安排。”
高振東向他們解釋:“厲所長、池總工,情況是這樣,實際上每套計算機需要的6000多隻三極體裡,有大約一半,是用於電晶體高速儲存裝置的,我們可以暫時使用所裡現有的磁芯儲存器,我在設計儲存介面的時候,已經有意相容了現有磁芯儲存器的介面,直接接上就能用。”
“那太好了,會不會對效能有影響?”
磁芯儲存器日後早就淘汰了,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儲存器,把這個東西實用化的發明人,是一位華人工程師在花旗國發明的。
這個東西有一個非常特殊的點,是後來的人想象不到的,那就是與日後的很多儲存裝置不同,它的讀取比寫入慢。
原因在於磁芯儲存器的讀取是破壞性讀取,也就是說,讀出資料後,這個資料就被破壞了。這位華人工程師解決的問題就是,在讀取之後的即時回寫問題。
所以磁芯儲存器的一次讀取,要做“讀取寫入”兩個動作,因此實際讀取時間比單純的寫入,那要多花一倍的時間。
這兩位也是行家,才會問出會不會影響計算機效能的問題來。
“不會有太大影響,主要是現在這個電晶體計算機的工作頻率也不高,不到1MHz,我沒記錯的話,現有磁芯儲存器的讀寫速度是在1微秒左右,換算過來,最大讀取頻率大概0.5MHz。雖然慢一點,可是計算機不是隨時都在讀取的,也還夠用。”
聽了高振東的解釋,兩人這才放下心來。
如此一來,就能節約一半的晶體三極體,1萬隻管子能供應得上3臺電晶體計算機了。
池總工還感嘆道:“難怪你上週來的時候,就要我們準備磁芯儲存器,原來你連這種情況都想到了。”
高振東有點傻眼,我就是想弄臺磁芯儲存器當程式儲存器使用,把高速的電晶體儲存器節約下來專門用於隨機儲存而已,池總你這是真的想多了。
這不禁讓高振東想起了昨天抽獎,抽中的那本靠“迪化腦補”成富翁的網文了,雖然好看,但是難繃。
高振東也不好解釋這個事情,免得池總臉上難堪,只好補充道:“磁芯儲存器和電晶體儲存器相比,最大的問題在於速度慢、體積大、重量重、維護難,可是就現有條件和使用環境來說,效能上還真不是太大的問題。其實我研究電晶體儲存器,主要是為了解決小型化,併為日後的高速計算機做準備。”
兩人一聽,眼睛一亮:“啊?振東你連下一代都在預研了?”
這也是我們常用的裝備升級迭代路子,“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所以兩人自然而然就往這方面想了。
高振東被這兩位強大的腦補能力給整不會了,只好把話題拉回來:“這個後面再說,我們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問題吧。用這種辦法,加上1274廠的產量,可以預計,幾個月內我們最多也只能得到4臺~6臺計算機,這點量,可能不夠啊。”
三人想了半天,運算所的兩人突然反應過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這小夥子的6000只管子是哪兒來的?那就是他的大善人岳父啊!
厲所長想到這裡,帶著點調侃的對高振東說:“振東,你物件家那邊能不能.當然,這回不能再讓他破費了,部裡說了的,能找到管子就行,該買就買。”
高振東一拍腦袋,對啊,婁家在哪兒弄來的三極體,去問問,沒準還能搞到呢。
高振東點頭應下來:“嗯,對對對,下午下班了我就去問問。”
商量定了這個事情,高振東就去了培訓室那邊,給負責計算機制造的人講起課來,順便給負責鍵盤設計和顯示器設計的人答疑解惑。
現在計算機電視機顯示訊號轉換器已經在生產了,這東西就是個過渡裝置,而且元器件數量不多,又傻大黑粗的,運算所組織了幾個人,按照高振東給的電路圖,手工繪製蝕刻電路板,人工焊接一下就完事兒。
估計這幾天就能整出幾十個,完全夠用了,直到正式的顯示器生產出來之前,這東西都不會再生產。
高振東計劃中,給製造人員的培訓溝通時間,也就四天,到週三過完就結束,剩下的,在生產過程中去溝通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