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兩位科學家看著十二機部的機要通報,一邊手慢慢的摩挲著照片裡的計算機,一邊交流。
“要是這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很快就可以有大量的大型計算機可以用了?”
沒錯兒,在這個時候,能達到這個運算能力的,都是大型計算機。
“是啊,看通報上的製造成本,以前一臺現在能造十臺還不止,應該是能大量推開了吧。”
這回的通報裡,帶上了成本價格。
“真是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論是不是能算得更快了?”
“應該可以,以這個機器的速度和浮點計算能力,如果能要來一些,那就隨時可以計算和驗證,不用多個子課題一起搶計算時間了。”
“那我們提申請吧,這機器還有鍵盤和顯示器,比現在的紙帶不知道方便到哪裡去了,說實話,我都替現在負責紙帶打孔的那些姑娘們委屈,眼睛都成什麼樣子了。”
“是不是早了一點?這不剛出原型機麼?投產還有一段時間吧?”
“早什麼早,我們能看出這東西的好,別人看不出?”
“也對。”
而另外一邊,幾位位負責遠端武器的科學家,也聚集在一起端詳著這套東西,手還不停的在照片上比劃,一邊比劃,一邊交流。
“主機櫃0.55*0.55*1,儲存塊0.5*0.5*0.3,我們殼體有1米6粗20來米長,裝得下,裝得下,全電晶體,高G加固什麼的也好做,哈哈,哈哈。”
“合適倒是合適,就是不知道心不心疼啊,十好幾萬的東西。”
“瞧你說得,我們這兒哪樣東西便宜了?”
“其實這東西價格是真便宜,可是輪得到我們用嘛?其他單位肯定需求也非常大,哪兒有多的給我們炸著玩兒。”
“輪不到也要去要,有了這個運算速度,很多原來沒法使用的控制理論和控制技術,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類似的話,在大地上到處響起。
“這樣我們也能開展簡單的天氣計算了.”
“有了它,雷達訊號處理能力就大大加強,雷達能看得更清楚.”
“老X,這下,我們的水文預報和大壩應力計算不用那麼辛苦了!”
“我們可以搞簡單模型的模擬模擬計算了.”
“驗證速度大大加快”
“空氣動力學”
“彈道計算.”
就在運算所的人和高振東努力工作,相關行業正在為這個事情興奮的時候,十二機部這邊卻在發愁。
京城元件廠的人正在十二機部領導辦公室這裡,這個廠是北邊援建的100多項工程成果之一,行內稱1274廠,是晶體三極體這個領域當之無愧的國內第一,然而他們的話卻好像給了十二機部的人當頭一棒。
他們現在的晶體三極體年產量,只有3萬。
晶體二極體倒是多,100萬隻,可是二極體到三極體,並不是多焊一個引腳那麼簡單。
3萬?鬧笑話呢?一套電晶體計算機,一共要6000只晶體三極體。
十二機部的領導很是頭疼,按著腦門,問道:“能不能解決?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一年最少給我50萬隻。”
人家十七機部的高振東同志艱苦奮鬥,個人自掏腰包,啊不對,個人自籌資金,把東西設計出來了,一切都很好。
然後我十二機部把成果拿過來,最終搞個年產量5臺,那就真成了笑話了,以後在十七機部那邊恐怕是頭都抬不起來了,得被他笑話死。
1274廠的人想好久:“那你得把1218廠的矽車間給我,我們這邊把四車間,七車間調整調整,應該能拼出一條年產50萬的生產線,然後再改進,產能爬爬坡,領導,我甚至有信心最終能搞到一年300萬隻。”
這個事情,原本是在64年才發生,65年才實現,而現在,因為高振東小蝴蝶翅膀那麼一扇,嘿,提前了,當然,最初的年產量也變小了。
十二機部領導大喜:“好!你給我立軍令狀,我把1218廠的矽車間調整給你,你要明年年底之前拿不出50萬管子,我撤你的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