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工這一看就是半個小時,看得非常仔細,高振東也不急,就在那裡坐著慢慢等。
熱電偶這份材料結構和上一份差不多,但是其實從設計深度的角度來說,是沒有上一份那麼深的,畢竟上一份東西簡單,圖紙又是提前畫好的。
而這一份,高振東即使知道N型熱電偶的相關技術,他也不敢直接寫上去,解釋不清楚的,甚至都沒有提出N型熱電偶這個概念。
但是他在裡面詳細分析了熱電偶的用途、基本原理、軋鋼廠現有條件、缺什麼、需要什麼、研究計劃等等,本子的整體說服力很強。
仔細看了半小時,陳工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後生可畏啊,小高,仔細說說你的看法,雖然材料裡說了不少,我還是想親耳聽聽你的想法。”
高振東理了理思緒,開始彙報:“我在車間裡的時候,發現溫度這個東西貫穿了我們廠生產的整個流程。基本所有工序的轉序、工序中的處理方法和時機、成品的質量情況等等,都離不開對溫度的判斷。”
高振東還順便舉了一些自己看到的例子。
陳工點點頭:“你的眼光很敏銳,沒錯。”
高振東繼續說:“但是我看了實際生產情況,基本所有的工人同志在生產過程中,對溫度的判斷都基本基於經驗和其外在表現,再結合結合工藝用時等一些輔助條件。”
“我也研究了相關的工藝檔案、作業指導書等廠內規程規範,雖然時間所限,個人能力也還不足,沒有能完全看過,但是基本上規程規範上也和實際生產過程差不多,我們的工人同志對規程規範執行得非常好。”
說到這裡,高振東用了一個比較委婉的說法。
陳工笑了:“滑頭,你就直接說廠裡規範也沒辦法不就是了。”
高振東正了正臉色:“不是不是,我是真覺得廠裡的規範已經很好了,在客觀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很好的指導了工人的生產。”
陳工笑了,臉上有一抹得色,很明顯,他自己也覺得是這樣。
高振東繼續自己的彙報:“我感覺當前這種靠生產專家和間接引數判斷生產狀態的方法不是不能用,但是對於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明顯是不利的,最重要的是,日後如果對生產線進行技改,改造為自動化或者半自動化生產線的話,這種情形就會造成很大影響。”
陳工對高振東的覺悟很滿意:“你說得對。生產專家......嗯,小高你覺悟很高啊,哈哈。”
“嘿嘿,我就覺得一線工人同志在實際生產方面真是專家,比我這種初出茅廬的強太多了。”高振東謙虛了一句繼續說。
“恰好我在學校的時候,在圖書館看到過一些相關材料,自己做自動化的對感測器這塊也比較感興趣,自學了一下。我準備兩步走,先仿製,再改進,對於仿製我還是有信心的,這樣成果也比較有保證。”
陳工對於高振東腳踏實地,不好高騖遠的想法很贊同,點點頭:“說說困難。”
“主要有兩個困難,一個是需要用到鎳,鎳礦我們國內都基本沒有,全靠從老大哥那邊進口,我們是軋鋼廠,不是鍊鋼廠,不知道廠裡能不能找得到,好在用量不大。”
陳工很瞭解情況:“嗯,廠裡的確比較少,不過我可以請鍊鋼廠那邊提供一些幫助,這個面子我還是有的,再說這也是為國家做貢獻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