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點多,曹宏俊帶著李書凱,廖胖子三人在三期的地下停車場巡視。
“這些不是空的停車位麼?”曹宏俊細數了下,還有十三個空的停車位。
他看了一下手中的表,心想這個點了,小區的住戶應該都回來了。
“一期二期的住戶都喜歡就近原則,很少停在三期,有些寧可把車放在小區門口的路面,也不願開進來小區放。”李書凱應道。
他覺得要解決小區住戶停車難的問題,是不是也讓小區的各位車主先克服一下,都停到三期去?
“這不大現實,一期離三期這麼遠的距離,住戶壓根就不願意走那麼遠的距離。”
在這個小區,住在二期的都為比較優質的人群,都是長期居住的鄰居。
一期和三期比較多的租戶和商鋪戶。
“小區安排停車位,我們可以在小區的地面,一些空閒的地方和空間進行劃分和規劃。我們先規劃路網,確定合理的平面位置、與建築的間距,主幹道在小區內或建築群周圍能最好能形成環路。這樣更方便我們確定最經濟的道路寬度。”
白天他們三人還在小區轉了一圈,發現地面上有幾塊比較集中的空位,曹宏俊想,這些空地如果利用好,可以緩解一下車庫的停車緊缺。
李書凱提出疑問:“那如果這樣的話,想多佈置車位,就要犧牲一些綠化面積了,這樣住戶會不會有意見?”
畢竟地面停車和綠化總是會有點矛盾。
所以很多小區的車位都是用植草磚,有些還每23個車位間可以用行道樹間隔一下,能形成樹蔭,起到遮蔽陽光的作用。
“這是必然的,停車場規劃得有點亂,我看到外面很多車停進來,早晨人從門口走進來,再把車開出去了。”
曹宏俊接著從專業的角度出發:“車行道在小區內如果是主幹道,5米至6米左右就可以了,樓前的道路按4米,做垂直停車位,如果是單行道或者環路,做3米也湊合。車位的佈置見縫插針,可以沿道路做垂直停車,也可以平行停車,如果有比較集中的大片空地,可以做成多排車位,形成小型停車場。”
他有細心地注意到二期上下坡那裡還有很多空位,車輛如果斜著擺放,還可以騰出很多停車位來。
在小區裡邊,已經開闢了三個地下停車場了,即使這樣也無法滿足小區業主的需要。
由於小區停車位的緊張,物業公司加強管理來限制,必然與一些有汽車沒車位的業主產生矛盾,車輛堵住小區出入口的現象常會發生,造成的影響極壞。
比如今天來投訴的林語馨。
“這個好辦,明天我們就可以著手測量,然後劃分停車位。大約估計可以多出六十多個車位來。”李書凱估計。
“嗯,還有一點就是上學放學時段一定要禁止臨時停車入場,至少不會太亂。不管是不是我們小區的孩子,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問題,我們物業也必須重視。”
這點,李書凱相當贊同的:“我個人是贊成早上7:008:00,下午4:005:00這個時間段。不要臨時車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