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此時又加了一把火:“漢王莫不是忘了彭城之敗乎?日後,漢王如若不想經歷類似的敗局,此時,就是唯一的機會……”
彭城之敗!
說起這件事,劉邦突然想起,彭城之敗後,自己倉促逃走,在車上連續兩次踹下兒女的事,已經被傳為了天下笑柄。
陳平這是隱晦地告訴自己,面子什麼的,聲譽什麼的,其實早就沒了!
只有勝利者,才能笑到最後。
只有勝利者,才有最大的面子。
最終,劉邦看看張靚,又看看陳平,心中一橫,下定決心:“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領軍追擊,不能浪費了先生你的佈局,不能讓項羽跑了……”
說追就追。
劉邦不宣而戰,領兵直追西楚霸王。
當然,此時此刻,劉邦倒是也沒忘了通知韓信、彭越,讓他們也領兵合擊。
劉邦親自領軍追擊,被項羽發現,起軍還擊。
此時,又出狀況了。
原本應該追擊而至的韓信部和彭越部,竟然沒來!
劉邦所部單獨對上了西楚霸王所部。
兩軍戰於固陵。
西楚霸王項羽的領軍作戰能力的確是強。
漢軍擋不住楚軍的勐攻,大敗了一場,劉邦不得不領兵回撤,深溝高壑,堅守不出,跟項羽形成了對峙。
這次,劉邦終於是信了。
無論是齊王韓信,還是彭越和英布,都不是那麼好調動的人。
或者是說,在這亂世,只要手中有了足夠的實力,是人都想著自立為王,都不是那麼好調動的。
自己此次如若不能滅掉西楚霸王,下次,這三叉戟就會分崩離析。
一邊固守,劉邦一邊急忙把張靚和陳平找了過來:“當下,我們應該怎麼打?誰知道,韓信和彭越竟然龜縮不前了……這不是要命嗎?”
陳平冷靜地分析到:“很有可能,西楚霸王項羽那邊,已經派人過去遊說三人,所以,此時此刻,怎麼讓他們爽快出兵,這才是關鍵!”
在跟劉邦議和的同時,項羽的確是按照虞姬的建議,派出了使者武涉遊說韓信、彭越和英布。
武涉去規勸韓信:“漢王落在項王手上多次,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進攻項王,這種人不可信任。劉、項爭奪天下,勝敗在您。您站右,漢王勝,站左,項王勝。項王今天死,明天就是您。您和項王有舊交情,為何不反漢與楚聯和,三分天下自立為王呢?”
韓信當時是堅決的反對了這蠱惑人心的建議。
不過,韓信心中其實知道,以鴻溝為界,天下二分,才符合自身的利益。
正如武涉所說,項羽今日如若被劉邦除去,那麼,自己很有可能也就失去了價值,搞不好最終也會被劉邦清算。
所以,當劉邦悍然撕碎跟項羽的停戰協議,要韓信和彭越夾擊項羽之時,韓信就並未聽令而至,而是選擇了觀望。
彭越的戰略眼光照樣了得。
武涉雖然也沒能說動彭越叛漢,但終歸,他也知道,一旦漢王拿下了項羽,自己的日子就沒有那麼滋潤了。
所以,彭越也按兵不動。
等得劉邦的使者來催之時,彭越就開始抱怨:“魏地剛剛平定,諸事纏身,難以動身,而且,霸王項羽之勇,讓人膽戰心驚,我還真有點畏懼跟他對戰!”
韓信和彭越都撂挑子了。
英布這邊也在磨陽工,光是喊得兇,也沒什麼實際動靜。
三叉戟之局,還真是不怎麼靈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