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別說,劉邦用雍齒的事情傳開之後,竟然在不經意間,推動了歷史的程序。
大楚軍中,一個默默無聞,不受項羽重視的名叫韓信的小郎中,聽聞此事之後, 決定奔投沛公。
張靚並未出面干涉歷史程序,也並未去打探韓信的訊息。
一句話,是金子總會閃光。
韓信不經歷一番磨難,沒有多方求職的經歷,日後也不大可能成長到兵仙的高度。
所以,一切隨緣。
隨緣二字, 也是道家修煉的精髓所在。
張靚如今,就在跟著緣分走, 當然, 這其中很多事,張靚都在努力去做,並且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做好。
諸侯會師霸上。
項羽揮師進咸陽。
讓張靚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
自己約束沛縣軍,在攻破咸陽之後,不讓軍隊在城內燒殺搶掠,不讓軍隊破壞咸陽城的歷史古蹟。
但是,項羽竟然反其道而行之。
項羽悍然引兵屠戮咸陽。
劉邦按照張良的建議,善待秦王子嬰。
但是,項羽入城之後,竟然親手斬殺了秦王子嬰,說是要了斷大秦跟大楚的恩怨。
楚軍在咸陽燒殺搶掠,項羽更是火燒秦王宮,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沒有滅。
看到咸陽城內冒起的那沖天火光,遠在霸上,張靚都能感知到那撲面而來的熱浪。
大火燃燒的灰燼,更是從咸陽城飄了過來,一片片如同黑羽的黑灰落在霸上的地面, 分外地顯目。
遙望咸陽,張靚第一次有了無比清晰的認知,自己以前錯的是有多麼的離譜。
下邳學宮求學之時,知道季柳就是劉邦之前,自己還一直想輔佐項羽,認為有自己的謀略,有項羽的武勇,這統一天下的程序,應該會快上很多。
但是,這一場大火,卻讓張靚清楚無比的明白過來,自己跟項羽在理念上,就有著本質的區別。
項羽霸氣無雙,但是,他從來就是那種視人命為草芥的霸王性格,就是那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德行。
項羽能聽得進去自己的意見嗎?
只怕未必。
大楚軍隊在咸陽城如此作為,難道範增就沒有提出異議嗎?
這很明顯就是不顧將來,只顧眼前一時爽的行為,難道範增就沒有勸他嗎?
但, 統統沒用。
項羽性格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