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山霧裡間,山峰挺秀,一座座亭臺樓閣點綴其中,彷彿漂浮在空中,自有一股出塵的仙意。又有眾多靈禽翩翩起舞,有靈獸出沒其中,看上去,一片祥和景象。
只是與外面的仙家氣派不同的是,正殿內氣氛卻極為沉重,顯得壓抑。
敲響崑崙鍾,門中尚存的老人仙全部到齊了。可以說,這是崑崙數千年來,遭受到的最大的危機。
上首的神月倒還沉著“人都到齊了,我們便一起到神堂去,跪拜上香,將此事上達天聽。”
“尊法旨!”
數位老人仙齊聲應道。
雖然心中都明白此舉不過是臨時抱佛腳,作用不大,甚至連仙域祖師是否會顯靈都難以把握,但進入神堂,這心中便能感到安定。
可以說,神堂是崑崙山上最為重要和神聖的地方。那兒豎立著多尊神像,日常享受香火。神堂之內,又供奉著古物,具備神通。神月說是去上香,實則是去請古物。既然在修為上比不過趙靈臺,那就只有從器物上尋求幫助了。
比底蘊,拼法器,崑崙怕過誰來?
這個,也是眾人心底的希望所在。
一眾老人仙早早沐浴更衣,穿戴齊整,以表莊重,跟隨神月來到後山神堂。
此地為禁地,以往時候,只有歷代門主能帶人來。不過在上一次,上仙降世,奪舍聖女,並出手擊殺了一位老人仙后,使得這兒沾染了血腥之氣,變得有點不同樣了。
那一次擊殺,破壞了神堂的莊嚴肅穆,也擊碎了崑崙外門心底的那一份希冀和幻想
既然人間已是棄地,那這崑崙外門,也已遭受遺棄。
飛昇的機會,已經變得十分渺茫,甚至可以說終生無望了。
那麼,對於活了不少年頭的老人仙而言,最大的願望,就是繼續活下去。
但現在,如果山門守不住,他們就會失去庇護和豐厚資源的滋潤,壽元將飛快地流逝。
因此,守住崑崙,乃是首要。不得已時,只能拼命。
拜祭神堂,乃是大典,以前的時候,基本每五十年,乃至於一百年才會舉行一次,儀式隆重而繁瑣。
不過現在,一切從簡了,敲鐘,焚香,誦經……只把些重要的環節做完,就表示儀式完成。
但聽得神月口中高聲誦道“崑崙神山,屹立千載。今逢大難,強敵登門。不肖弟子神月,在此祈求上蒼,要請神物一用。”
那神物,是一面旗幡;另一件,則是一口碗。
旗幡約莫一尺多高,三角形,青色,一面用金線繡著個“神”字,另一面則繡著個“魄”字。字型古樸,隱隱有一種莽荒之意;而那口碗看似尋常,就比一般人吃飯的碗略大一圈,碗內側雪白,外側有青花圖案。那圖案豐富,有花鳥魚蟲,也有山河壯闊。碗裡頭,裝著半碗水。那水竟是黑色的,濃稠而幽深,氣息嫋嫋,有些陰森的樣子。
兩件神物,一左一右。本來居中還有一件,正是那打神鞭。無奈在攻打靈臺山時失落,被趙靈臺奪了去。
也是在那一戰,原本屬於崑崙的氣運,也被靈臺給奪走了,開始走下坡路,淪落到此。
祭奠完畢,神月上前,取了旗幡和古碗,帶領幾位老人仙出去,離開神堂。
到了外面,忽而看見一道光芒閃爍,彷彿要破空而入一般,隨即聽到趙靈臺的聲音
“靈臺趙靈臺,前來拜山!”
這是飛劍傳音的神通。
拜山,自古以來,就有著傳統,看似客氣,實則是上門來挑戰。用人間的俗話說,叫“踢館”。
趙靈臺的聲音,滿山可聞,數以百計的崑崙弟子聚在一起,聽見了,紛紛露出憤怒之色。
這是千百年來,崑崙從沒有受到過的恥辱。
一位老人仙身子都憤怒得微微顫抖“這趙靈臺,真是欺人太甚!”
想以前,別說崑崙內山,便是外山,邊緣之地,外界人士到來,可都是抱著朝聖的心態,態度畢恭畢敬,三拜九叩,連大聲說話都不敢。
可如今呢?
神月黯然一嘆一切,真得都不同了。但希望崑崙能守住,撐下去。只要撐到趙靈臺飛昇,那就能一雪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