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風微涼,吹著庭院中的樹木,枝葉沙沙作響。
樹下,趙靈臺端坐著,在他身前,林中流恭敬地站在那兒。
今晚,第一個來接受劍法特別指導的弟子,是林中流。
夜空高遠,星月熠熠,光華照耀下來,有一種寧靜的美感。
趙靈臺問道:“小流,你可知道,你那套《中流劍法》,是在何種情況下創立出來的?”
林中流回答:“以前聽你說過一次,是在遊歷南沙江時,觀望浪流滾滾,有感而發,所以才有這套《中流劍》。”
“不錯,南沙江中,有一塊石頭極為出名,就叫做‘中流石’,這石高達十數丈,其中三分之二都在水下,只露出三分之一。那次我乘船路過,見到這石奇凸,在江中千百年,始終屹立不倒。這石頭,有劍的精神,是夜,我坐於巨石之上,冥思一晚,便有了這套《中流劍》。”
趙靈臺娓娓道來,就像陳述一件很平常的陳年往事。
林中流卻知道任何的創造都殊為不易,更何況這麼一套極為高明的劍法,他便是修煉這劍法,一路突破到現在的陽神境的,而師尊創造這套劍法,卻只用了一個晚上。
趙靈臺又道:“當年我曾與你說,讓你有空暇時,可去南沙江看看這塊石頭。這些年來,你可曾去過?”
林中流面有愧色:“師尊,我沒有去。”
自趙靈臺飛昇,他作為掌門,劍派上下,事務繁多,忙起來,就忘記了。
趙靈臺道:“就知如此,你可知我為何讓你去看石頭?”
林中流回答:“知微顯著,可得感悟。”
“不錯,最重要的是,要看到那道勢,我看到,與你自己看到,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念。而你這次去看,跟下次去看,又可能不一樣。劍勢如水,並無常形,當你遇到瓶頸時,更應該多出去走走,看看,或許,會有頓悟。”
趙靈臺語重心長地說道。
林中流道:“師尊,是我怠慢了,以至於修行遇阻,多年不曾有過進步。”
他與方下峰、江上寒,都是陽神境,其中林中流破境最先,但到現在,反而他落到了最後。
趙靈臺站起身,拍拍他肩膀:“這事怪不得你,做掌門,是挺累的。”
林中流不知師尊是罵他,還是誇他,無言以對。
趙靈臺道:“現在,你知道該怎麼做了?”
林中流不是笨人,當即道:“我即刻下山,前往南沙江。”
南沙江就在江南境內,以他的腳力,大半天工夫便能去到。
趙靈臺點點頭:“好,其實有時候給自己放放假,全副身心放鬆開來,感受修行的奧妙,也是不錯的。”
“多謝師尊教誨。”
林中流躬身致禮,退出庭院,到了門口處,聽得趙靈臺叫道:“下山之前,順路叫方下峰來。”
過不多久,方下峰便來到,如同林中流一樣,肅立在趙靈臺身前。
趙靈臺問:“小流跟你說他去幹什麼了沒?”
方下峰老實回答:“說了,他去南沙江看石頭。”
趙靈臺又問:“那你知道我會叫你去幹什麼沒?”
方下峰想了想,小心翼翼問:“師尊要叫我下山,看天下各地的奇峰峻嶺?”
他所學的劍法,有個名堂,叫《奇峰劍法》,共有十八式,是當年趙靈臺遊歷人間,看見各地的奇秀山峰,各有不同,然後創立出來的。
既然林中流要去看石頭,方下峰便想當然地以為自己要去看山峰了。
聞言,趙靈臺笑罵道:“那你是不是很想仗劍遨遊天下,玩個痛快。”
方下峰略一思慮:“其實我不想,但如果師尊叫去,我一定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