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汽車好端端的拉開對開門又簡單又方便,大家都好上手。
側滑門且不說大家用的能不能習慣。
一旦滑道卡殼,或者是機油幹了,側滑門是極其容易出現故障的。
到時候車上的人下不來,下面的東西運不上去,這些情況怎麼辦?
這個滑道門改的完全沒有什麼意義啊!
馬可波羅波等人將“車門”記在小本上。
現在歐洲市場最流行的就是側滑門。
側滑門的設計,不僅能夠有效的利用停車空間,同時在拉開和關閉的時候還很優雅。
很多購買的顧客都很喜歡這種側滑門的設計。
所以在給機械廠小汽車設計的時候,義大利工程師們也把這種側滑門加了進去。
“我們設計側滑門主要是出於停車裝運貨物的考慮。”
馬可波羅波開口:“與對開門相比,側滑門可以充分利用空間,方便人和貨物搬運。”
曹青杭等人聽了直懵。
這什麼理由?
你一個開車門的事兒,跟停放空間有什麼關係?
“於副廠長、曹工,是這麼回事。”
陳露陽主動開始解釋起來。
“義大利和歐洲那裡很多的小街道很窄,有些窄的只能過一輛車,就在沒有別的空間了。”
“再加上他們馬路上車也多,平時停車的時候就會出現車挨著車的情況。”
“所以他們自己國家在設計車的時候就採用了側滑門的設計方式,把空間位置也給計算了進去。”
眾人聽完,登時恍然大悟。
小吳詫異:“他們國家道那麼窄!那走道不憋挺???”
陳露陽笑了:“那憋挺啥,小道下面就是大海了,藍天白雲的,美得很。”
小吳更震驚了!
車都直接開海里了,還美呢?
不過眼下不是討論這些的時候。
曹青杭開口道:
“小陳你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小汽車基本上都是在城裡和村裡開,地方大的很!不存在這種沒地方開車門的情況。”
馬可波羅波們聽到這話,紛紛愣了一下。
他們把實際情況記在了小本上,然後道:“這點我們記住了。還有其他的反饋嗎?”
曹青杭指著車頂的部分:“還有這裡。”
義大利代表們看過去。
圖紙上的小汽車是流線型車頂設計。
設計目的與車頭相同,既是為了增強外觀動感,同時也為了最佳化空氣阻力。
但是曹青杭他們對這個設計也很不滿意。
“大家買我們的小汽車,看中的是小汽車的裝載能力。”
“這個流線型的車頂,會影響車輛的空間利用率。”
馬可波羅波們記下反饋,回答:“這個我們可以重新調整車頂高度與角度,重新再設計設計細節。”
曹青杭忍不住打斷:“細節可以等以後慢慢推進,是不是現在我們先把研究推進的方向大概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