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陽沉聲道:“橡膠車間成立的最初目的,是滿足廠內機械元部件的生產,供應機械組裝需要。但是由於技術短板,廠裡的橡膠件基本都是從橡膠廠購買的。”
“可就算是橡膠廠生產的零件,也存在‘噴霜’問題。”
“如果能夠解決這個技術問題,那麼不僅能夠實現廠內機械減震器的自給自足,不再受制於人。”
“以後還能保證我們的產品質量更好,具有競爭力。”
王輕舟沉思片刻:“想法不錯。”
“但是人家橡膠廠那麼多年都沒解決的事兒,你看兩天書就能解決了?”
如果王輕舟沒記錯的話,
上次在發動機廠,陳露陽說自己看的書還是《金屬學與熱原理》。
就算他陳露陽是天才,也不能這麼短的時間,就把天然橡膠生產技術給搞明白吧?
“廠長,光靠我肯定是不行。”
陳露陽開始說今天的重點。
“我想向廠裡打申請,外出做調研,找一些橡膠工業的專家,問問他們有沒有研究出最新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些是我打算擺放的專家名單和單位,您過目。”
陳露陽開啟本,拿出了事先記錄寫好的人名和單位,遞給了王輕舟。
這些人員都是陳露陽按照資料整理匯總的橡膠專家姓名。
只要王輕舟同意,下一步他就挨家走訪,怎麼也能學到點東西回來。
起先,王輕舟還頗有興趣的一行行看小本上的名字。
可是看著看著,王輕舟將本合上還給陳露陽,輕飄飄的來了句:
“這個事情以後再說吧……”
陳露陽:?!!!
這怎麼還能以後再說呢?
老話說得好,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可你活再好,兵器不行那不也是白扯?
陳露陽剛想再勸幾句,結果王輕舟的電話突然響了。
看著王輕舟一副“你且迴避”的目光,陳露陽只能狐疑起身走出辦公室。
回到車間,陳露陽越想越覺得王輕舟的反應不對。
對於融合車間,王輕舟從來都是需要技術買技術,需要機床買機床,怎麼換成自己出差找技術,就“以後再說”了呢?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陳露陽叫來了黃平濤。
在看見本上的那些人名和單位之後,黃平濤苦笑道:
“主任,這些人真都不用去見。”
陳露陽疑惑:“為什麼?”
黃平濤無奈:“這裡面的人徐主任都領我們去拜訪過,沒什麼用。橡膠該噴霜還是噴霜,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