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王輕舟想著“吃飯”的問題。
而另一邊,於岸山想的卻是“前進”的問題。
陳露陽說得對。
現在的這些訂單只是一個起步。
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廠裡造小汽車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
目前廠裡現有的這唯一一條生產線,都是由大量的人力去拼的。
每個工人的力量都無比珍貴!
總不可能來了一個車壞的,就跑出去一個工人去修車吧?
那生產進度還要不要了!
然而,
陳露陽要表達的中心內容還沒有表達完。
他接著開口說出了最主要的思想:
“而且啊,咱們廠現在手裡有32個訂單,50多臺車。”
“總不能造完了車,咱們就把一個光禿禿的鐵傢伙給他們運過去吧?”
“他們有車不會開,也是抓瞎。”
“我聽說,現在不少廠子為了擴大產品的銷量,都組織職工去其他省市自銷。”
“咱們完全可以將這些職工家屬培養成懂技術、會開車的自銷人員。”
“到時候連車帶人一起打包將他們送到南方,這樣咱們廠就教車、宣傳、賣車全都有了。”
……
陳露陽這邊說的高興,
可聽在王輕舟和於岸山的耳朵裡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
從前,機械廠從來都是嚴格按照任務進行生產。
每年的目標都是超額完成工作任務。
就連小汽車成功造出來之後,也是坐等訂單上門。
想著有多少訂單,造多少車。
而陳露陽的這些話,卻完全將“坐商變成了行商”,走出去為自己拉訂單。
短暫的沉默之中,
雖然“吃飯”、“前進”思考的方向不同,
但是陳露陽的建議卻像個小種子,一起在王輕舟和於岸山的心裡種下去了。
“小陳,有想法啊!”
王輕舟難得夸人。
可今天,他是真的發自肺腑的重新認識陳露陽了。
“你還有什麼別的路子嗎?”
王輕舟現在算是徹底對陳露陽這個年輕人起了重視,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