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早飯,我跟梁園先去了一趟農貿市場。
轉了好幾個殺雞的攤點,我們都沒有找到滿意的貨源。
其實,我們看的那些雞雜的質量也可以,就是價格貴了點。
可是再貴也比沒有好。
把那幾個殺雞攤點上的雞雜全部收購了,看了一下數量,也就十來斤的樣子。
我初步算了一下,重新開業這幾天,生意應該不會有多好,這點兒雞雜能炒一小盆,估計也夠了。
大不了,賣完這點兒就收攤。
做生意不是有一種說法,叫飢餓營銷嗎?
我這賣雞雜麵的,也趕趕時髦了。
看著那些掛滿黃油的雞雜,梁園嘖嘖了兩聲:“想不到現在的雞雜居然這麼緊俏了,小時候這些東西,根本就沒人會吃啊。”
我從櫃子裡翻出一包鹽巴,將它們撒在雞腸子的盆子裡,又放倒進去一些醋。
隨後我說道:
“是啊,現在的人嘴巴很奇怪,喜歡吃一些以前不好的東西,就像現在很火的那個麻辣兔頭,聽我爸說,之前在守在凍兔廠下水道跟前,一下午能撿一大盆,現在啊,市場上滷好的,都快賣十塊錢一個了。”
梁園也點點頭:
“還有那魚泡,唐小飯,你想起來了嗎,小時候誰家吃魚,就把那魚泡都給我們小孩子踩著玩兒,那聲音就像在放鞭炮一樣。後來也不知誰突然發現,魚泡居然可以吃,你看現在好一點兒的飯店裡,一盤魚泡,得賣七八十元一份!”
用鹽和醋混在一起洗雞雜,不僅可以將掛在上面的汙穢全部沖掉,還能將雞腸變得更加生脆,吃起來,也更有口感。
不止雞雜和魚泡,還有豬的肺片,牛的板筋之類的,那些之前都扔掉的東西,現在也漸漸登上了大雅之堂。
麻辣牛板筋,早就成了宅女最愛的零食。
那豬肺柚子湯,也是粵菜一道非常出名的餐前湯水。
都說人生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這食材的自身價值的體現,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我突然,又想到了老餘。
在我爸剛開業的時候,他也才在農貿市場門口擺攤設點賣幾隻活雞。
那時候老餘生意很冷清,我爸的麵店也沒幾個人光顧。
老餘收了攤,會到雞雜麵店來吃二兩面條。
兩個人經常在一塊兒聊天,說以後要是都活不下去了,就是東山縣城挖煤賺錢。
東山是我們這兒往東走一百公里的一個小縣城。
那裡盛產煤礦。
工人的收入一天是好幾百塊錢,辛苦錢用命換,見效很快。
我爸起初一直以為老餘隻是說笑,沒想到有一天,老餘突然跑來跟我爸道別,說他不賣雞了,要去東山縣挖煤,問我爸要不要一塊兒去。
我爸自然說不去,並且問了老餘怎麼會說走就走了。
老餘當時是這樣說的:“賣雞一天還掙不到一百塊錢,養不活家裡人啊,男人得有擔當,我得去闖一闖!”
那天傍晚,我爸是看著老餘走的。
老餘這個人吃苦耐勞慣了,只要能掙錢,他什麼都肯幹。
本以為以老餘的性格,還會在那裡一直幹下去。
可是,才去了一個禮拜,老餘居然就回來了。
之後他就重操舊業,又開始殺雞賣。
那生意,一下子就火爆起來。
之前一天最多點殺十隻活雞,後來變成一天五十隻都不夠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