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為了儲存實力,曹操自然就只能割痛割肉,提前召曹仁西退。”
蕭方不緊不慢間,將曹操所面臨的困境點破。
劉備若有所悟,略一沉吟後,再問道:
“那依軍師之見,這官渡之戰,袁曹誰能笑到最後?”
蕭方輕呷一口酒,語氣別有意味道:
“曹操若想打贏官渡一戰,就只能出奇制勝,火燒袁紹在烏巢的糧營,一舉打垮袁紹軍心。”
“可惜啊,許攸被袁紹調往徐州輔佐袁譚,曹操這兵行招險的一步棋,未必就走得通了。”
劉備也好,諸將也罷,聽得蕭方這番話,皆是神色一驚。
自家這位軍師,遠在淮南,卻竟已為曹操想好了扭轉乾坤之計?
還算定烏巢,乃是袁紹的屯糧之所?
似乎他對官渡之戰的掌控,比袁紹和曹操這兩個當事人還洞若觀火!
這份縱覽全域性的實力,著實令老劉和眾將心下嘖嘖讚歎。
“火燒糧營,確實是以弱勝強的一出奇策,只是……”
劉備先是點頭稱是,卻話鋒一轉:
“軍師說許攸不在官渡,曹操就燒不了袁紹的糧營,這話備就有些糊塗了,軍師此言何意?”
眾人皆是瞪大眼睛,眼神茫然好奇。
“這個嘛…”
蕭方輕咳幾聲,卻未作解釋。
世人也好,史書也罷,似乎皆認定,曹操官渡打贏袁紹乃是必然結局。
在蕭方看來,曹操取勝卻完全是偶然結果。
官渡的勝負手,在於火燒烏巢。
袁紹不傻,烏巢糧營遠離前線七十里,中間必會層層設卡,防範著曹操偷襲。
除非曹操開了圖,否則怎麼可能帶著一隊人馬,繞過袁軍正面防線,避過層層哨卡耳目,深入敵後七十里,神不知鬼不覺的殺到人家袁紹的糧營?
唯一的解釋,就是曹操拿到了袁軍佈防哨卡機密,方才能避過袁軍耳目,成功奇襲烏巢。
而如此機密,袁營之中,定然只有少數的重臣才會知曉。
許攸作為袁紹的老部下,最心腹的謀士之一,自然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許攸的叛逃,才將袁軍的佈防機密洩露給了曹操,才讓曹操有了火燒烏巢的勝算。
所以當曹操得知,許攸隻身來投時,才會興奮到連鞋掉了都顧不得撿,歡歡喜喜親自相迎的尷尬。
而現下的局面卻是,許攸身在徐州,正輔佐袁譚。
就算審配在鄴城搞許氏族人,逼反了許攸,許攸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去官渡投靠曹操。
退一萬步,就算許攸真如歷史上那般,千里迢迢投奔了曹操,他手中也沒有了官渡袁軍的佈防機密。
沒有這些機密,沒有許攸這個帶路黨,曹操又如何順利偷襲烏巢?
“許攸不重要,官渡之戰誰勝誰負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主公當儘快安撫淮南士,整編降軍,恢復民生經濟,讓自己變的更強。”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我們足夠強,袁曹誰勝誰負又如何。”
蕭方將話頭從許攸身上扯開,順道給老劉灌了一碗雞湯。
劉備深以為然。
“景略軍師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句話,遼以為所言極是。”
“只是遼竊以為,袁曹誰能打贏官渡一戰,對我們還是有極大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