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兵如神,東征徐州以來連戰連捷,呂布失徐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關鍵是在他將對柴桑用兵,攻取江東的節骨眼上,曹操完成了對徐州的佔有。
這就意味著,曹操已能騰出手來,有再次揮師南下的可能。
“今主公已全據荊州,又重創孫策,大有順勢收取江東,全據長江之勢。”
“以曹操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這勢頭,更斷不會允許主公一統江南半壁,與袁紹對他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亮猜想,這次曹操絕不會再坐山觀虎鬥,必會大軍南下,直取葉縣,不惜一切代價奪取南陽,逼迫主公回師北上,無暇再伐江東!”
諸葛亮第一時間,便推算出了曹操率軍西歸的真正動機。
府堂內的氣氛,立時變的緊張起來。
“葉縣守軍不過三千,文長將軍鎮守的宛城,兵馬也不過五千餘人。”
“倘若曹操全師而來,葉縣勢必難保,一旦葉縣失守則宛城必危。”
“主公,看來我們得暫緩攻取江東,得回師北上,搶先一步於葉縣一帶拒擋曹操才是。”
徐庶則進一步獻計,主張劉備率主力北上拒曹。
眾將各有議論,多有贊同徐庶提議的意思。
畢竟南陽若是有失,則曹操飲馬漢水,襄陽就將受到空前的壓力。
襄陽乃荊州心臟,又豈能時時刻刻,在上空懸上一把利劍?
“軍師怎麼看?”
劉備一時拿不定主公,目光只得看向蕭方。
蕭方輕搖羽扇,卻冷笑道:
“曹操若揮師南下,其目的就是為逼主公回師北上,好阻止主公攻取江東,全據長江。”
“主公若當真北歸,豈非正中他下懷?”
“方以為,我們絕不能被曹操牽著鼻子走,耽誤了攻取江東的機會,給了孫策恢復元氣的喘息之機!”
劉備心頭一震,若有所思。
片刻後,點頭道:
“軍師所言極是,曹操此舉就是為阻止吾攻取江東。”
“只是曹操若全師而來,吾不親率主力北上,只怕南陽有失呀。”
此時的老劉,陷入了兩難抉擇的境地。
蕭方卻淡然依舊,氣定神閒的一拱手:
“主公莫憂,方保舉一人去鎮守葉縣!”
“以此人之能,憑三千兵馬拖住曹操十倍大軍,堅守葉縣半年當不在話下!”
此言一出,府堂中一片驚議。
劉備也吃了一驚,奇道:
“不知軍師舉薦的是何人,竟能如此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