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豫章郡,章陵城。
縣府之中,一位國字臉的武將,正高坐上位,手中翻看著劉備的親筆書信。
武將的手微微有些抖動,眼神也變化不定,顯示著此刻內心的澎湃激動。
“我主自北海一別後,便時常念及太史將軍,每每都是甚為遺憾。”
“我主稱太史將軍義勇無雙,武藝絕倫,乃當世少有的豪傑英雄,不能與將軍並肩而戰,共扶漢室,實乃生平之憾事。”
“今我主已雄踞荊州,意欲討滅孫策,攻取江東,競長江之極,爾後北上蕩除袁曹等漢臣,再造我大漢河山!”
“主公他知將軍伱義薄雲天,故特命乾前來面見將軍,邀將軍並肩而戰,助我主討滅孫賊,共扶漢室!”
孫乾聲色莊重,朗聲表明了劉備對他的敬意,也表明了招攬之意。
太史慈心頭一震,內心之中壓抑已久的那份豪情壯志,彷彿剎那之間,被孫乾一席話點燃。
“北海之時,慈只知玄德公乃俠肝義膽的英雄,卻沒想到竟是如位一位雄才大略,心懷家國的明主。”
“慈竟與這般明主擦肩而過,當真是有眼無珠,有眼無珠啊…”
太史慈放下劉備的親筆信,口中感慨萬千,頗有幾分慚愧之意。
孫乾淡淡一笑,卻道:
“主公他說了,方今亂世,不光是主擇臣,亦是臣擇主。”
“當年主公不過一縣令,又怎配得上太史將軍這等虎士相投,若非是得蕭軍師那等王佐奇士輔佐,主公他又焉能有今日局面。”
“主公他說了,往事已矣,太史將軍不必再介懷,今後與主公共肩而戰,共扶漢室,亦為時未晚。”
聽得這番話,太史慈心中那份慚愧就此被驅散,臉上再次浮現深深敬意。
“玄德公胸襟氣度,果然配得上明主二字!”
太史慈肅然起身,向著孫乾一揖:
“請孫從事回稟玄德公,我太史慈這一次,絕不會再錯過真正的仁義明主。”
“我願歸附於玄德公,即刻召集人馬,北上攻打虎林!”
孫乾見太史慈成功被說降,心中暗鬆一口氣,不禁暗暗折服於蕭方的洞察人心。
當下太史慈便設下酒宴,盛情款待孫乾這位使者。
幾杯酒下肚後,太史慈笑容微收,卻提醒道:
“柴桑本就為重鎮,聽聞孫策奪城後,又強徵當地萬餘民夫,對柴桑城進行了加固。”
“現下不光這柴桑城城堅高厚,據說上游沿岸還修建了數座塢堡要塞以為拱衛,城池外圍十餘里內,還遍佈哨戒。”
“縱然孫策為我調虎離山,我想柴桑城中至少還得留有萬餘兵馬,主公想要速戰速決,只怕未必容易。”
孫乾一笑,卻不以為然道:
“子義莫要擔心,主公有蕭軍師輔佐,就算孫策把柴桑修成銅牆鐵壁,軍師他也自有辦法為主公破之。”
孫乾言語間,自然而然便流露出,對蕭方的絕對信心。
太史慈心頭一震,面露奇色:
“近年以來,我聽聞了不少關於這蕭軍師的傳言,最先有人說他智謀非凡,接著又傳他神機妙算如張良再世。”